9月10日晚,維京遊輪針對歐美入境賓客的中國沿海郵輪旅遊專案——“中國探索之旅”航線,於北外灘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正式揚帆起航。
這也是我國第一個針對入境遊客的沿海郵輪專案,將帶領國際遊客領略我國沿海諸多城市風光。該專案不但為中國郵輪旅遊業注入了新的發展機會,更連同中國免簽政策的持續放寬、優化入境便利等配套政策的逐漸完善,推動著“中國遊”成為國際旅行趨勢之一。
“入境旅遊正在進入快速復蘇的新通道和繁榮發展的新階段。”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下半年,外國人入境旅遊市場有望恢復到2019年同期水準,步入繁榮發展新週期。
從長江到沿海
上海外灘國際郵輪碼頭,一車車國際遊客從機場送抵,陸續走上碼頭停靠著的“招商伊敦號”遊輪。這批國際遊客近600人,絕大多數都是來自美國。他們來參加一條全新的沿海航線“中國探索之旅”。
這條航線將由首艘入籍中國的豪華遠洋郵輪“招商伊敦號”執航,在今年9月至11月期間運營8個航次,以上海和深圳為母港,途經舟山、溫州洞頭、福州平潭、廈門等港口,帶領國際旅客舒適暢享“中國遊”。據悉,航線途徑的部分港口也將首次接待高端外國旅客。
比如在上海,國際遊客將打卡城市地標外灘、豫園等地;在洞頭,登頂1500年曆史的望海樓俯瞰中國海岸之美;在廈門,深入探訪中國石雕及影雕非遺文化。如果遊客們還想更深入瞭解中國文化,還可以付費體驗在上海朱家角乘遊船感受古鎮歷史的沉澱、體驗中國傳統功法“八段錦”;在舟山,深入本地海鮮市場、海灘和漁村發現舟山魅力,或探訪東沙古鎮瞭解中國的海洋文化;在廈門,漫步於中西融合的“海上花園”鼓浪嶼,或前往南靖土樓一探中國獨特的建築藝術和文化遺產……
事實上,維京郵輪不是第一次帶國際遊客深入探索中國。早在2004年,維京遊輪便開始運營我國長江流域最知名的內河遊輪專案,16年間帶領超16.5萬歐美高端旅客探遊長江流域。“中國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是全球最受矚目的旅行目的地之一。多年以來,維京遊輪一直致力於向國際旅客講好中國故事。”維京遊輪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托爾斯泰•哈根(Torstein Hagen)表示。
入境旅遊業態豐富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在“招商伊敦號”看到,首航有近600名歐美客人參加,其中不乏華人面孔。新加坡華人孟建壽夫婦多年前曾造訪中國,雖然中國美景令其印象深刻,但是當時景區衛生環境也令其“不堪回憶”,如今中國的變化讓兩人驚歎,希望多探索一些城市,尤其是他們的祖籍福建地區。他們表示明年還想再去湖南張家界看看電影《阿凡達》裏的取景地,以及新疆、西藏等地。
另一對陳姓華人夫婦則是多年前從香港移民到了芝加哥,兩人從未來過中國內地,此行選擇了二十多天的超長中國旅程,除了跟著“招商伊敦號”遊覽沿海城市外,兩人還會深入內地遊覽四川、西藏等地。而他們在來上海坐船之前,第一站是在北京參觀長城、故宮等景區,中國歷史的悠久、景區設施的完善舒適,城市面貌乾淨整潔都讓他們感歎。採訪間隙,陳姓夫婦不停地拍攝著上海陸家嘴和外灘迷人的夜景,驚呼“太漂亮了。”
來自澳大利亞的八旬老者史蒂夫一樣是首次到訪中國,他說最喜歡坐在甲板上看著上海的天際線和夜景,他認為上海的夜景比布達佩斯還要漂亮。他期待著後續的行程能瞭解到中國更多城市風貌。
記者注意到, 這些年長的國際遊客基本上都是遊輪的忠實擁躉,一年有很長的時間在各個遊輪上游曆各國風景。而中國沿海航線是首次向外國遊客開放,他們也第一時間來嘗鮮。
得益於日趨成熟豐富的入境旅遊業態,越來越多外國人造訪中國。國家移民管理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7月入境中國的外國人達1725.4萬人次,同比增長129.9%;國家移民管理局為來華外國人簽發口岸簽證84.6萬證次,同比上升182.9%;來華旅遊外國人預估直接拉動消費超1000億元人民幣。
中國旅遊研究院副研究員劉祥豔指出,得益於我國在簽證、國際航班、在華旅行便利度等入境旅遊促進措施的實施,入境旅遊市場恢復發展態勢持續向好。2024年上半年,全國移民管理機構查驗中國港澳臺居民和外國人出入境總人次恢復到2019年同期的92%,一二季度的數據均超過2023年的各個季度,且二季度的表現均好於一季度。2024年上半年,我國入境外國人1463.5萬人次,扣除工作、留學、交通乘員等非旅遊人群,初步估算來華外國遊客約1100萬人次,恢復到2019年同期的七成左右。
從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最新的統計數據來看,2024年上半年,四個城市的入境遊客接待規模較2019年同期平均恢復到70%以上,高於一季度的65%。其中,北京和深圳的恢復水準達80%以上,恢復步伐穩步加快。
劉祥豔還指出,如今入境旅遊散客化的趨勢愈加凸顯,入境遊客體驗內容更有深度、更加生活化,且更多入境遊客進入相對小眾的目的地。
維京遊輪高管也表示,明年計畫進一步豐富服務入境旅客的中國沿海航線,覆蓋更多目的地,開拓更多岸上文旅體驗專案,也計畫重啟面向國內旅客的中國海岸人文之旅。
來源:21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