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Laurie Chen and Mei Mei Chu 報導 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周日達成共識,雙方認為中印是發展夥伴而非對手。在全球關稅不確定性背景下,兩國領導人探討了加強貿易關係的途徑。
莫迪時隔七年再度訪華,出席為期兩天的上海合作組織區域安全集團會議。俄羅斯總統普京、伊朗、巴基斯坦及四個中亞國家的領導人共同出席,彰顯全球南方國家團結一致。
分析人士指出,在特朗普總統對印度商品徵收50%懲罰性關稅數日後,習近平與莫迪正尋求聯合應對西方壓力。此舉部分源於新德里購買俄羅斯石油的舉措。
特朗普的舉措損害了美印數十年精心培育的雙邊關係——華盛頓曾期望印度能在地區層面制衡北京。
莫迪向習近平表示印度致力於改善對華關係,並討論了如何縮減印度近992億美元的雙邊貿易逆差問題。同時強調需維持兩國爭議邊境地區的和平穩定——2020年邊境衝突曾引發長達五年的軍事對峙。
莫迪在峰會期間的會晤中表示:“我們致力於在相互尊重、信任和關切的基礎上推進雙邊關係。”其官方X帳號發佈的視頻記錄了這番表態。
他指出,兩國在有爭議的喜馬拉雅邊境已營造出“和平穩定”氛圍,並強調兩國合作關乎全球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共計28億民眾的利益。
這兩個擁有核武器的亞洲鄰國共用3800公里(2400英里)邊界線,該邊界界定模糊,自1950年代以來一直存在爭議。
據新華社報導,習近平表示中印兩國是彼此的發展機遇而非威脅。
新華社援引習近平的話稱:“我們絕不能讓邊界問題定義中印關係全局。”
習近平補充道,若雙方聚焦夥伴關係而非對抗關係,中印關係將“穩定而深遠”。
兩國關係因2020年邊境衝突而破裂,當時印中士兵在肉搏戰中各有20名和4名士兵喪生,此後雙方在喜馬拉雅邊境地區進行了大規模軍事化部署。
印度外交秘書維克拉姆·米斯裏當天晚些時候向記者表示,自去年10月達成巡邏協議以來,邊境局勢已逐步緩和。“邊境局勢正朝著正常化方向發展,”他表示。
針對美國關稅問題,他稱莫迪與習近平討論了國際“經濟形勢”及其帶來的挑戰。
“雙方試圖…探討如何借此增進相互理解,以及如何…推動中印經濟貿易關係向前發展,”他補充道。
印度外交部聲明稱,兩國領導人還討論了在雙邊、區域及全球議題上擴大共識,並在多邊平臺應對恐怖主義、公平貿易等挑戰。
直航與貿易限制
去年兩國在達成邊境巡邏協議後,於俄羅斯舉行了具有突破性的會晤,開啟了關係緩和的初步進程。隨著新德里尋求規避華盛頓新一輪關稅威脅,雙方關係在最近幾周加速回暖。
莫迪補充稱,兩國自2020年暫停的直飛航班正在恢復,但未透露具體時間表。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本月訪印期間,中方已同意解除對稀土、化肥和隧道掘進機的出口限制。
中國駐印度大使徐飛鴻本月表示,中方反對華盛頓對印度徵收高額關稅,並將“堅定地站在印度一邊”。
近幾個月來,中國允許印度朝聖者前往西藏的印度教和佛教聖地,兩國也相互取消了旅遊簽證限制。
班加羅爾塔克沙希拉智庫中印關係專家馬諾吉·凱瓦拉馬尼表示:“我認為此次會晤是朝著漸進式改善邁出的一步。會後通報顯示雙方釋放了大量矛盾的政治信號……但在更廣泛的地緣政治潮流背景下,雙方也意識到有必要穩定雙邊關係。”
兩國關係中還存在其他長期摩擦點。
中國雖是印度最大雙邊貿易夥伴,但持續存在的貿易逆差——這個令印度官員長期困擾的問題——今年已創下992億美元的歷史新高。
與此同時,中國在西藏規劃的巨型水壩專案引發擔憂。印度政府估算顯示,大規模調水可能導致幹季布拉馬普特拉河水量銳減85%。
印度還收容了流亡的藏傳佛教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北京方面視其為危險的分裂主義勢力。印度宿敵巴基斯坦同樣受益於中國堅定不移的經濟、外交及軍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