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遼魯航線海域5G網路全部建成並正式投入運行,這是中國首次實現5G網路海上規模化連續覆蓋。這意味著,從當日起,乘坐遼魯航線的旅客將告別手機沒有信號或者信號斷斷續續的歷史,在茫茫大海上也可以“刷視頻”了。
根據工業和資訊化部相關數據,中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網路,覆蓋了中國所有地市級、縣城城區。珠穆朗瑪峰海拔6500米營地,已開通全球最高5G基站;新疆塔里木油田萬米深井也實現5G信號全覆蓋。
不過,作為中國最大的內海,渤海有其特殊性。交通運輸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主任楊哲介紹,以煙臺—大連航線、威海—大連航線為代表的遼魯航線,是連接山東半島、遼東半島客貨運的黃金航線。但因海上通信覆蓋難,各大航線海域網路不連續、信號不穩定。
記者注意到,瓊州海峽已實現航道和海面5G網路覆蓋延伸至20公里,讓手機信號在海域上“暢通無阻”。
“雖然同為中國內海,但渤海比瓊州海峽的網路覆蓋距離長、難度大。”山東移動煙臺分公司網路優化中心經理梁文磊表示,以煙臺—大連航線為代表的遼魯航線,航程超過150公里,大約7小時航程,以往存在通信“盲區”,對安全監管、船舶運營和旅客體驗來說較為不便。
為此,山東移動聯合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山東、遼寧等海事機構,遼寧移動等環渤海省份移動公司,創新5G基站部署組網方式,研發船舶高效網路接入設備,擴大通信覆蓋範圍,提升網路信號穩定性。如今,根據現場測試結果,遼魯航線海域已實現5G網路全域覆蓋,覆蓋海域面積超過2萬平方公里。
5G網路海上規模化連續覆蓋,意味著什麼?梁文磊提到三個關鍵字:安全監管、船舶運營、旅客體驗。
在安全監管方面,海域內執法船、海巡艇、無人機上的攝像頭可通過5G網路,將現場高清視頻即時回傳至指揮中心,有效保障相關海域海上執法、海上巡檢、海上救援等業務順利開展。
近年來,隨著海洋牧場、智慧海洋裝備、海洋大數據等一批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提速,對海上通信的需求也與日俱增。遼魯海域5G網路的開通,對提升海上交通安全保障、海上搜救應急能力,滿足海洋監測、海洋漁業通信保障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由於工作原因,煙臺人劉逸飛常年通過遼魯航線往返於煙臺、大連兩地。他告訴記者,遼魯航線海域5G網路在投入運行之前,客船在開航後不久會遭遇“沒有信號”之困。在長達六七個小時旅程中,他在船上購買飲品或者食物無法用手機支付。“如今,不僅能打電話,還能視頻聊天,隨時能跟家人、朋友、單位進行順暢溝通,非常流暢。”劉逸飛說。
梁文磊表示,5G網路海上規模化連續覆蓋將給旅客帶來“體驗優、信號穩”的感受。不過,實現5G網路海上規模化連續覆蓋並不容易。
“海域覆蓋最關鍵的是,要把站點建得夠高,才能覆蓋得夠遠。”梁文磊告訴記者,早在今年春天,山東移動無線、傳輸、電源配套等相關人員聯合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專業人員,共同對大竹山、北隍城2處海島海事雷達站進行現場勘察,並新建了5G站點,使煙臺—大連、煙臺—旅順等航線及海域網路覆蓋顯著提升。
目前,山東已實現沿海、常駐居民島嶼、省內航線及省際重要航線的網路暢通,海域網路覆蓋延伸至103公里,並在離岸50公里處實現了高達160Mbps(兆比特每秒)的上傳速率。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