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David Lawder and Greta Rosen Fondahn 報導 美國和中國的高級經濟官員週一在斯德哥爾摩舉行了超過五小時的會談,旨在解決兩國之間長期存在的經濟爭端,這些爭端是全球兩大經濟體之間貿易戰的核心。雙方尋求將關稅停火協議延長三個月。
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是美國談判代表團的一員,該代表團於當天下午早些時候抵達斯德哥爾摩市中心的瑞典首相辦公室羅森巴德。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也被視頻畫面拍到出現在該場地。
中國面臨8月12日的最後期限,需與特朗普政府達成一項持久的關稅協議。此前,北京和華盛頓於5月和6月達成初步協議,以結束數周以來不斷升級的相互加征關稅和稀土礦物供應中斷。
雙方談判代表於晚上8點(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800)左右離開辦公室,未停下與記者交談。談判預計將於週二繼續。
特朗普在蘇格蘭與英國首相基爾·斯塔默舉行的廣泛記者會上提到了談判。
“我希望看到中國開放他們的國家,”特朗普說。
若未能達成協議,全球供應鏈可能因美國關稅恢復至三位數水準而面臨新一輪動盪,這相當於實施雙邊貿易禁運。
美國貿易代表傑米森·格雷爾表示,他不期待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談判中“今天能取得某種重大突破”。
“我預計的是繼續監測和檢查我們迄今為止協議的實施情況,確保關鍵戰略礦物在雙方之間流動,並為未來增強貿易和平衡貿易奠定基礎,”他告訴CNBC。
斯德哥爾摩會談緊隨特朗普周日與歐盟達成的最大貿易協議,對大多數歐盟商品出口到美國徵收15%的關稅。
習-特朗普會晤?
貿易分析師表示,中國與美國在5月中旬達成的關稅和出口管制休戰協議很可能會再延長90天。
延期將有助於為特朗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於10月底或11月初舉行的會晤進行規劃。
英國《金融時報》週一報導,美國已暫停對華技術出口的限制,以避免干擾與中國政府的貿易談判,並支持特朗普爭取在今年與習近平會晤的努力。
與此同時,在華盛頓,美國兩大政黨的參議員計畫在本周提出針對中國對待少數民族、持不同政見者及臺灣的法案,強調安全與人權,這可能會使斯德哥爾摩會談複雜化。
今年5月和6月在日內瓦和倫敦舉行的中美貿易談判重點在於將美中雙方的報復性關稅從三位數水準降至更低,並恢復中國暫停的稀土礦物供應以及美國暫停的英偉達H20人工智慧晶片等商品的流通。
迄今為止,談判尚未涉及更廣泛的經濟問題。這些問題包括美國抱怨中國以國家主導、出口導向的模式向全球市場傾銷廉價商品,以及北京抱怨美國對科技產品的國家安全出口管制旨在阻礙中國發展。
“日內瓦和倫敦的會談本質上只是試圖讓雙邊關係重回正軌,以便未來某一時刻能夠就兩國分歧的核心問題展開實質性談判,”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中國經濟專家斯科特·甘迺迪表示。
貝森特已提出延長最後期限,並表示希望中國調整經濟結構,減少對出口的依賴,轉向更多國內消費——這是美國政策制定者多年來一直追求的目標。
分析人士指出,美中談判遠比與其他亞洲國家談判複雜,需要更多時間。中國對稀土礦物和磁鐵的全球市場控制力——這些材料被廣泛應用於從軍事裝備到汽車雨刷電機等領域——已被證明是對美國產業的有效施壓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