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O從外媒獲悉,瑞典科學家近日在顯示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發出一種解析度達到人眼視覺極限的電子紙技術。這項由烏普薩拉大學和查爾姆斯理工大學合作開發的新型顯示材料,像素密度超過每英寸25000像素,幾乎與人類視網膜感光細胞的密度相當。
這項被稱為”視網膜電子紙”的創新技術採用了與傳統OLED截然不同的工作原理。研究團隊負責人Andreas Dahlin教授解釋道:”人類無法感知比這更清晰的銳度”。該技術基於直徑僅560納米的氧化鎢(WO3)微盤陣列,通過電控方式改變光學特性,在明暗狀態間切換。這些被稱為”元像素”的納米結構通過精確控制光散射來反射色彩,利用加色混合原理形成彩色圖像。僅需4-5個此類結構即可生成小於可見光波長的紅、綠或藍色點。

該顯示技術具有多項突出優勢:反射率高達80%,切換時功耗僅為0.5-1.7 mW/cm2,靜態圖像可維持數分鐘而不耗電。在演示測試中,該材料不僅能顯示靜態圖像,還能以超過25幀/秒的速度播放動態視頻。研究人員還成功製作了蝴蝶的微型3D圖像和古斯塔夫·克裏姆特名作《吻》的彩色微縮圖像,後者尺寸小於米粒卻包含超過400萬個像素點。
雖然目前色彩表現仍較OLED略顯暗淡,且只能應用於微小面積,但這項發表在《自然》雜誌的研究為未來超羽量級VR/AR設備指明了發展方向。這種無需自帶光源、利用環境光的顯示技術,有望徹底改變近眼顯示設備的形態和體驗。
來源:中國CNMO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