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N ZH-CN en EN
English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SKY ECONOMY NEWS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您當前的位置 : 全球連線 > 文章内容 返回
當河流吞噬土地:孟加拉與水土流失的無休止鬥爭
发布:2025-11-11

陰雲密佈的清晨,努倫·納比將竹竿和鐵皮裝上木船。他一年前在布拉馬普特拉河上脆弱小島上建造的家園,正面臨被洪水吞沒的危機。

這位養育四個孩子的農民一年內已第二次被迫遷徙。

“河水每天都在逼近,”納比聲音因疲憊而緊繃,“我們生來就該受苦。這場抗爭永無止境。河水沖走我家多少次,我都數不清了。”

50歲的納比別無選擇,只能遷往另一處沙洲——由河流沉積物形成的臨時島嶼。他的稻田和扁豆田早已被布拉馬普特拉河吞噬——這條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的河流,流經中國和印度後最終抵達孟加拉。

“新家園會怎樣?”他望著寬闊的褐色河面說,“運氣好能撐幾年,差勁的話一個月就完了。這就是我們的生活。”

一夜消失的土地

每年,孟加拉北部庫裏格拉姆縣數百戶家庭都面臨相同命運。河岸崩塌時,人們不僅失去家園,更連同土地、莊稼和牲畜盡數喪失。曾為數百萬民眾提供生機的布拉馬普特拉河、提斯塔河與達拉河,如今變得難以預測,侵蝕土地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快。

散佈於北部平原的沙洲島嶼——這些沙質漂移島嶼——是孟加拉最脆弱的區域。居民們反復重建家園,卻總被河水奪走一切。

“洪水毫無徵兆地襲來,”70歲的農民哈比布·拉赫曼說,他曾在多個沙洲島上生活過。”夜晚入睡時,黎明時分河岸已悄然移動。醒來時已無家可歸。我們的生活沒有片刻安寧。”

當全球目光聚焦於11月10日至21日聯合國氣候峰會東道主巴西之際,孟加拉的抗爭為各國領導人敲響警鐘。這個國家常被譽為韌性典範——修築堤壩、完善洪水預報、開創社區適應模式。但若缺乏更強有力的國際支持與氣候資金,這些努力終將功虧一簣。

“當地民眾正為非己所致的排放付出代價,”水資源與氣候變化專家艾努·尼沙特指出,“若COP30峰會具有實質意義,就必須為損失與損害提供切實資金,幫助像我們這樣的脆弱國家在為時已晚前守護生命與土地。”

氣候變化的直觀呈現

科學家指出,庫裏格拉姆的現狀正是氣候變化的直觀呈現——源自布拉馬普特拉河與提斯塔河的喜馬拉雅冰川正加速消融。

“冰川融化速度已達1990年代的近兩倍,”氣候專家尼沙特解釋道,“過量融水湧入下游,使本已暴漲的河流雪上加霜。”

與此同時,季風變得愈發異常——來得更早、持續更久,且常以強烈的驟雨形式降臨。“季節節奏已然改變,”尼沙特指出,“降雨時量過大,停雨後又常出現乾旱。這種不穩定性使水土流失和洪災問題急劇惡化。”

他補充道,孟加拉碳排放量不足全球總量的0.5%,卻承受著氣候變化最嚴重的後果。

世界銀行預測,到2050年每七名孟加拉人中就可能有一人因氣候災害流離失所。

對50歲的科西姆·烏丁而言,遷徙已成為常態。這位七個孩子的父親說:“在我有生之年,河水已吞噬我家30至35次——或許更多。”

“每次重建家園,河水又會捲土重來,”烏丁凝視著河面說,“但我們還能去哪里?如今整個世界都成了汪洋。”

女性承受著頻繁遷徙的沉重負擔。30歲的莎希娜·貝古姆育有兩子,她回憶去年洪水期間腰深涉水為家人做飯的情景:“十年間我們搬了六次家,每次剛重建家園,河水又將一切卷走。”

對莎希娜而言,每次遷徙都帶來新的艱辛。“對婦女和少女來說更難,”她解釋道,“我們既要尋找乾燥的土地,又要做飯照顧孩子——更沒有隱私和安全可言。”

為生存而建

在凱亞爾阿爾加查爾地區,當地組織安裝了土工袋——這些裝滿沙子的巨型麻袋能加固河岸抵禦侵蝕——約300戶家庭得以在此安居三年。

“土工袋帶來了巨大改變,”39歲的喬胡魯爾·伊斯蘭說。在此定居前,他已十多次失去家園。“過去三年河水再沒吞噬我們的土地。我第一次對未來有了些許信心。”

當地非政府組織還協助建造了高架村落——將房屋群架設在地面之上,以抵禦季節性洪水。

站在堅守三年的河堤旁,伊斯蘭流露出謹慎的樂觀。

“或許河水終將再度來襲,”他微笑道。周圍孩童在堅實地面嬉戲,歡聲笑語隨晚風飄蕩。“但這次我們已做好準備。此刻土地仍在支撐——我們亦然。”

上一篇:分析——BBC危機暴露出這家著名英國機構的裂痕
下一篇:英國央行通過新提案軟化對穩定幣的立場
相關推荐
  • 特朗普承諾竭盡全力幫助敘利亞,此前與沙拉舉行歷史性會談
    链接阅读
  • 美國授予匈牙利俄羅斯制裁豁免權 特朗普與奧爾班會晤氣氛融洽
    链接阅读
  • 日本首相提出弱化財政目標以提振經濟增長
    链接阅读
  • 歐洲國家支持25億美元計畫保護剛果雨林
    链接阅读
  • 特朗普會晤中亞領導人 推動關鍵礦產合作
    链接阅读
  • 那聲縈繞不去的咆哮:日本熊襲倖存者呼籲嚴厲應對
    链接阅读
  • 法國牽頭25億美元計畫保護剛果森林
    链接阅读
  • 特朗普稱哈薩克斯坦將加入《亞伯拉罕協議》
    链接阅读

歡迎瀏覽閱讀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

投稿郵件:
news@skyeconomymedia.com

在中國的最大進口博覽會上,美國參展商對貿易戰最糟時期已過的預期充滿希望

2025-11-11

特朗普會晤中亞領導人 推動關鍵礦產合作

2025-11-07

氣候談判三十年:進展、困境與危在旦夕的地球

美國最高法院對特朗普全球關稅合法性提出質疑

2025-11-06

中俄兩國總理訪俄期間誓言聯合應對 “單邊 “制裁

2025-11-05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尋求促進投資,擴大與俄羅斯的經濟關係

2025-11-04

關於我們

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是一家專注於提供英中兩國最新資訊的新聞媒體,作為英中新聞分享的領導者,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個全球化、多元化的新聞環境,旨在搭建東西方文化橋樑,連接同一星空下的每一處角落。

聯絡我們

編 輯 部:KINGTON UNITED KINGDOM HR5 3DJ
電子郵箱:skyeconomyandmediagroup@gmail.com

總编寄语

穿越天際,照亮世界,星空新聞,不負每一份關注。
友情:英國駐中國大使館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 新華網 中國日報 鳳凰網 中國僑網 歐洲時報 俄羅斯龍報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2023 SE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