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Tom Polansek、Mei Mei Chu 和 Laurie Chen 報導 在與唐納德·特朗普總統達成的2020年 “第一階段 ”貿易協議中,數百家獲准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肉類加工廠將於周日失去出口資格,在貿易戰重燃的背景下,這將威脅到美國對中國這個全球最大肉類市場約50億美元的貿易。
本月早些時候,中國政府對價值約210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徵收報復性關稅,包括對美國進口豬肉、牛肉和乳製品徵收10%的關稅,失去對華出口資格將給美國農民帶來新的打擊。
中國政府要求食品出口商必須在海關註冊才能在中國銷售。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的記錄和中國海關的數據,包括泰森食品公司(Tyson Foods)和嘉吉公司(Cargill Inc)在內的近1000家牛肉、豬肉和家禽工廠的註冊將於周日到期。這約占所有註冊企業的三分之二。
這些公司拒絕發表評論,也沒有回應路透社的提問。
美國農業部在上周的一份報告中說,中國沒有回應美國機構一再提出的更新植物註冊的要求,這可能違反了第一階段協議規定的義務。
約 84 家工廠的註冊已於 2 月份失效,雖然受影響工廠的貨物仍在繼續通關,但業界不知道中國還能允許進口多久。
美國肉類出口聯合會發言人喬·舒爾告訴記者:”運輸即將過期的產品風險很大。”
“如果這些工廠的(註冊)不能延期,情況肯定會很嚴峻。這種情況引起了每一個出口商的關注”。
舒爾補充說,美國農業部在與中國政府的討論中,已將過期問題列為優先事項。
據悉,上海港也對美國肉類貨物實施了更嚴格的檢查和文件要求,一些集裝箱需要全部拆封和檢查,增加了處理時間和額外費用。
可以肯定的是,沒有跡象表明中國政府正在實施全面禁令。據一位駐北京的高級外交官稱,有幾百家工廠的註冊延期至2028年或2029年。
去年,美國是僅次於巴西和阿根廷的中國第三大肉類供應國,進口量達59萬噸,占總進口量的9%。
美國農業部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週四沒有回應路透社的提問。中國商務部和海關部門沒有回復傳真問題。
中國外交部將問題轉給了其他機構,但沒有點名。
2020年簽署的 “第一階段 ”貿易協議結束了第一次中美貿易戰,中國政府承諾在兩年內將美國商品和服務(包括肉類)的採購量提高2000億美元。中國沒有達到在疫情爆發前不久商定的目標。
據美國農業部稱,當年有1124家牛肉、家禽和豬肉加工廠或物流設施在中國海關注冊出口,從而獲得了進入世界最大肉類進口國的機會。目前獲得認證的工廠有 1842 家,但如果周日的這批註冊失效,剩下的工廠將略低於一半。
據美國肉類加工商行業組織肉類協會稱,根據第一階段協議,中國有義務在收到美國農業部食品安全檢驗局更新的名單後 20 天內修訂其批准的工廠名單。目前尚不清楚目前的拖延是否違反了協議。
美國肉類出口聯合會在一份每日公告中說,許可證失效對牛肉行業的潛在影響總額可能高達 41.3 億美元,對豬肉行業的潛在影響總額可能高達 13 億美元。
失去進入中國的機會對雞爪和豬內臟等國內消費量較少的產品的出口商來說將是一個特別沉重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