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綜合 Timour Azhari 報導 加沙停火緩解了以色列空襲和封鎖造成的創傷,但現金短缺使巴勒斯坦人無法動用僅有的積蓄,只能淪為戰時投機者的犧牲品。
歷經兩年戰火摧殘,加沙地帶眾多銀行與民宅、學校等機構同遭破壞。停火協議簽署六天後,銀行於10月16日陸續恢復營業。民眾排起長隊卻空手而歸。
“銀行裏沒有錢,沒有流動資金,”六十一歲的六子之父瓦埃爾·阿布·法裏斯站在巴勒斯坦銀行門外說道。“你只能來辦些文書手續就走。”
在加沙,無論是市場買菜還是繳納水電費,民眾日常交易大多需要現金。但自2023年10月哈馬斯武裝分子發動襲擊並大規模劫持人質後,以色列便封鎖了紙幣運輸通道,同時切斷了絕大多數物資供應。
領取工資需支付高額手續費
加沙經濟學家穆罕默德·阿布·賈亞布向路透社透露:“銀行雖開門營業,空調運轉正常,但主要處理電子業務,不辦理現金存取。”
“民眾只能找貪婪的商人兌換工資,對方收取高達20%甚至40%的手續費。”
七個孩子的母親伊曼·賈巴裏懷念過去在銀行辦理業務只需不到一小時的時光。
“你得來回奔波兩三天,耗盡畢生精力站在那裏排隊,”她說道,“最後卻只拿到400或500謝克爾(約合123至153美元)。在如今高得離譜、我們根本負擔不起的物價下,這點錢能買什麼?”
對少數巴勒斯坦人而言,現金短缺反而創造了謀生機會。40歲的馬納爾·薩伊迪靠修復破損紙幣維持基本生活。
“我工作能賺20、30謝克爾(約合6至9美元),買條麵包、晚餐的豆子、炸豆丸子,隨便什麼簡單的東西就夠了。”她邊擦拭紙幣邊說。
“當然買不起蔬菜什麼的,夠糊口就行。”
有人甚至為購買雞蛋、糖等小件商品轉而使用銀行APP電子轉賬,但賣家會額外收取手續費。
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的20點和平計畫未涉及加沙現金供應問題,重建與安全細節也未作明確規定。
負責監管加沙地帶援助物資的以色列軍方機構COGAT,未立即回應關於何時允許紙幣流通的置評請求。
紙幣和硬幣的短缺加劇了加沙民眾的困境——他們失去親人、工作和家園,耗盡積蓄變賣財產換取食物、帳篷和藥品,部分人甚至靠以物易物維持生計。
53歲的巴勒斯坦商人薩米爾·納姆魯提早已習慣使用因過度流通而面目全非的紙幣。
“對我來說關鍵在於序列號。只要序列號清晰可辨,我就當作錢使用。”他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