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Kantaro Komiya and Joey Roulette 報導 日本週六成為第五個將航天器送上月球的國家,但太陽能發電問題可能會使該國在驗證“精確”著陸技術並重啟受挫的太空計畫的任務無法如願。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表示,其用於調查月球的智能著陸器(SLIM)於淩晨12:20(格林尼治標準時間週五1520)左右降落在月球表面,但其太陽能電池板無法發電,可能是因為角度不對。
JAXA研究中心負責人Hitoshi Kuninaka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由於探測器僅依靠電池供電,儘管採取了關閉加熱器等“維持生命的治療措施”,但電池只能維持“幾個小時”,因此JAXA優先考慮將著陸器的數據傳輸到地球。
他進一步指出,JAXA傾向於保持現狀,而非採取具有風險的措施,並期待陽光角度的變化能夠以一種方式自然地擊中太陽能電池板,恢復其功能。
“月球上太陽角度變化需要30天,”Kuninaka說。“因此,當太陽方向改變,光線從不同方向照射時,光線最終可能會照射到太陽能電池上。”
美國宇航局深空網路數據顯示,來自SLIM的信號丟失。目前尚不清楚信號丟失是暫時的還是一種節能措施。
被稱為“月球狙擊手”的SLIM試圖在距離目標100米(328英尺)內著陸,而傳統的精度為幾公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表示,這項技術將成為未來探索丘陵月球極點的有力工具,月球極點被視為氧氣、燃料和水的潛在來源。
Kuninaka說:“從跟蹤數據來看,SLIM的著陸精度肯定達到了100米。”不過,要驗證這一數據,還需要大約一個月的時間。
日本正日益尋求在太空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
日本也是幾家私營航太初創公司的所在地,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目標是在未來幾年內將一名宇航員送上月球,作為美國宇航局阿爾忒彌斯計畫的一部分。
但日本航天局最近在火箭開發方面遭遇了多次挫折,包括3月份其新旗艦火箭H3的發射失敗,該火箭旨在與SpaceX等商業火箭提供商的成本競爭力相匹配。
這次失敗導致日本太空任務出現廣泛延誤,包括“SLIM”和與印度的聯合月球探測,後者於8月利用其“月船三號”探測器在月球南極進行了歷史性的著陸。
日本航天局科學家表示,日本航天局曾兩次登陸小行星,但與小行星著陸不同,月球的重力意味著著陸器無法再次嘗試起飛。
日本初創公司ispace、俄羅斯航天局和美國公司Astrobotic去年進行的三次月球任務均告失敗。
在JAXA控制中心所在的東京郊區相模原,約80人聚集在市政廳,觀看午夜著陸。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火箭的)發射失敗接連不斷,所以我真的很希望這次能成功,”五十多歲的上班族山本壽惠說。
在降落過程中,現場氣氛十分緊張,但當宣佈SLIM成功登月時,觀眾們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
軟著陸
目前只有四個國家:前蘇聯、美國、中國和印度實現了在月球表面的軟著陸。
這輛2.4米乘1.7米乘2.7米(7英尺乘6英尺乘9英尺)的飛行器包括兩個主引擎和12個推進器,周圍環繞著太陽能電池、天線、雷達和攝像頭。
保持其輕量化是該專案的另一個目標,因為日本旨在通過降低發射成本在未來執行更頻繁的任務。
發射時,細長體重達700公斤(1540磅),不到印度月船三號的一半。
隨著探測器降落到月球表面,它被設計成通過將攝像機的圖像與現有的月球衛星照片進行匹配來識別它飛行的位置。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表示,這種“基於視覺的導航”可以實現精確著陸。
萊斯特大學專門研究太空政策的副教授布萊登·鮑恩在著陸前表示,精確著陸“不會改變遊戲規則”,但其降低成本的效果和輕質探測器的製造可能會為全球太空組織開闢登月計畫。
減震器與月球表面接觸,JAXA稱之為新的“兩步著陸”方法——後部先接觸地面,然後整個身體輕輕向前倒塌並穩定下來。
日本航天局表示,著陸後,細長型探測器成功部署了兩臺微型探測器,一臺微波爐大小的跳躍式飛行器和一臺棒球大小的輪式探測器,它們將為航天器拍照,並慢慢將照片傳回地球。科技巨頭索尼集團、玩具製造商Tomy和幾所日本大學共同開發了這些機器人。
9 月份, SLIM搭載日本旗艦 H-IIA 火箭發射升空,經過四個月的燃料節約之旅,到達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