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N ZH-CN en EN
English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SKY ECONOMY NEWS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您當前的位置 : 新聞資訊 > 文章内容 返回
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啟動實施—拓展糧食增產新空間
发布:2024-04-08

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是糧食產量得以實現的基礎。在當前增產難度越來越大的情況下,中國啟動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了《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方案(2024—2030年)》。目前,各地正全力以赴提升糧食產能,確保糧食產得出、供得上、供得優。

糧食增產進入瓶頸期

主產區、產糧大縣是糧食生產的主力軍,是糧食增產的主要貢獻者。

江西崇仁縣是中國產糧大縣,產量連續多年穩定在26萬噸左右,增產進入瓶頸期。該縣副縣長艾啟榮表示,當前全縣糧食增產主要受水稻種植收益多年欠佳、農村勞動力缺乏且老齡化嚴重、耕地少且生產規模小、現代農業技術適配度不夠、恢復種稻政策不配套等因素制約,需要全面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不只是崇仁縣,中國很多地區糧食增產也進入瓶頸期。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李軍認為,糧食增產難度越來越大,說明現有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增產潛力已充分釋放。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由當時的資源、環境、經濟、技術條件決定,生產能力提升是一個不斷積累和建設的過程。每一次糧食生產空間拓展、農業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都會帶來糧食產量的重大突破。

新中國成立以來,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糧食產量從1949年的2000多億斤躍升至2023年的13908億斤。70多年中,糧食增產多次進入瓶頸期。例如,1952年糧食產量突破3000億斤以後,直到1966年才突破4000億斤。1993年突破9000億斤之後的14年間,糧食產量多次達到1萬億斤,又多次波動下行,直到2007年重新站上1萬億斤臺階。為進一步提升糧食產能,2009年中國啟動實施《中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糧食產量連續邁上1.1萬億斤、1.2萬億斤、1.3萬億斤臺階。

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是保障中國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當前,國際形勢不確定性增加,中國糧食需求剛性增長與增產難度大並存,糧食供需長期處於緊平衡。只有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突破糧食增產瓶頸,確保糧食產量再上新臺階,才能更好滿足中國日益增長的糧食消費需求,以中國糧食穩定供應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提高綜合生產能力

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必須做好耕地這篇大文章,堅守耕地紅線,提升耕地品質,強化高標準農田建設,因地制宜開發鹽鹼地,拓展糧食生產空間。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和落實制止耕地拋荒政策,保證耕地用於糧食生產,優先種植“雙季稻”。對季節性拋荒和常年拋荒的耕地,在保持原承包戶土地承包權的前提下,可由村集體協調,採取代耕代種、集中流轉等形式開展生產;對水源條件不好、偏遠山區、地力條件較差、機械作業較難的耕地,積極引導農民種植玉米、薯類、大豆等高效穩產糧食作物,作為糧食面積和產量的有效補充。

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關鍵靠科技。中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63%,農業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73%,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6%以上,良種對農業增產的貢獻率達到45%,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間。李軍認為,應加快推進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施種業振興行動,研發培育一批高產高油大豆、短生育期油菜、再生稻、耐鹽鹼作物等新品種。實施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推動丘陵山地拖拉機、300馬力級無級變速拖拉機、再生稻收穫機等機械研製推廣取得突破。

綠色是農業的底色,生態是農業的底盤。過去中國糧食增產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導致水資源嚴重短缺、耕地品質退化、農業面源污染加劇。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訊研究所研究員、國際情報研究室主任張學彪表示,在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中,必須做到生產與生態一起抓,不能再走過度消耗資源、破壞環境的老路,而要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新路,發展綠色生態農業,推進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方式清潔化、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實現糧食增產與綠色農業發展雙贏。

調動種糧抓糧積極性

農民是保障糧食安全的主力軍,主產區是保障糧食安全的壓艙石。在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中,要加大政策供給力度,健全農民種糧收益保障機制和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讓農民種糧能賺錢、主產區抓糧不吃虧,充分調動種糧抓糧積極性。

近年來,中國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支持力度,出臺農業支持保護補貼、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糧食價格支持政策、農業保險補貼等一系列政策,確保農民種糧有收益,但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一步發展壯大還面臨一些難點。

合作社發展壯大面臨著一二三產業融合度低、資金投入不足、土地碎片化嚴重等問題。吉林省梨樹縣十家堡鎮西黑咀子村雙瀅農機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陶勇說。

梨樹縣副縣長周虎介紹,該縣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多處在初級發展階段,產業化程度不高,示範帶動作用不明顯。要解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面臨的融資難、用地難等問題,專案儘量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重點支持農用機械、糧食烘乾、倉儲等關鍵環節,促進新型經營主體不斷發展壯大。應在促經營上下功夫,不斷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水準,增強農戶經營能力;做好產銷銜接,延長糧食產業鏈條,鼓勵發展糧食訂單生產,實現優質優價,加快推動糧食產業增值增效。

產糧大縣普遍面臨產糧越多、財政越困難的問題。周虎說,期待中國不斷完善對糧食主產區的獎補機制,擴大產糧大縣獎勵規模,建立與商品糧掛鉤的獎勵機制。發展糧食精深加工,不斷延伸糧食產業鏈,提高糧食就地轉化能力。加大對基層農技推廣體系人才隊伍建設,為糧食生產提供人才支撐。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把糧食產能提升行動融入鄉村振興戰略中。要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把責任考核作為提升糧食產能的有力抓手,努力推動糧食產能邁上新臺階,糧食產量在高基點上實現新突破。

來源:經濟日報

 

上一篇:“代購”出沒胖東來 顧客:體驗變差
下一篇:中國電動汽車企業不是依靠補貼取得競爭優勢
相關推荐
  • TikTok在印尼被罰款150億盾
    链接阅读
  • 美國加州里程碑式AI透明度法案生效
    链接阅读
  • 中東一夜“變天”:原油大跌,以色列外匯飆漲
    链接阅读
  • 為降特朗普的39%關稅,瑞士提議砸錢消災
    链接阅读
  • 義大利MFE正在就可能購買葡萄牙Impresa的股份進行談判
    链接阅读
  • 亞馬遜賠償25億美元!因涉嫌欺騙數百萬人註冊Prime會員
    链接阅读
  • 特朗普再揮關稅大棒:專利品牌藥品加征100%、傢俱30%、重卡25%
    链接阅读
  • 馬斯克與特朗普關係緩和新篇章?xAI與美國政府達成AI供應協議
    链接阅读

歡迎瀏覽閱讀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

投稿郵件:
news@skyeconomymedia.com

法國政府上任數小時後辭職,加劇政治危機

2025-10-06

特朗普施壓結束加沙戰爭 納坦亞胡面臨極右翼反彈

右翼高市早苗有望成為日本首位女首相

隨著美聯儲重啟寬鬆政策,外國投資者可利用更便宜的美元對沖工具

特朗普干預後,加沙戰爭距離結束還有多遠?

2025-10-05

比特幣突破 12.5 萬美元創歷史新高

關於我們

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是一家專注於提供英中兩國最新資訊的新聞媒體,作為英中新聞分享的領導者,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個全球化、多元化的新聞環境,旨在搭建東西方文化橋樑,連接同一星空下的每一處角落。

聯絡我們

編 輯 部:KINGTON UNITED KINGDOM HR5 3DJ
電子郵箱:skyeconomyandmediagroup@gmail.com

總编寄语

穿越天際,照亮世界,星空新聞,不負每一份關注。
友情:英國駐中國大使館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 新華網 中國日報 鳳凰網 中國僑網 歐洲時報 俄羅斯龍報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2023 SE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