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Riham Alkousaa 報導 十年前,當德國正應對逾百萬移民湧入之際,阿爾特納小鎮看到了扭轉多年人口與經濟衰退的契機。
2015年,這座位於德國西部的工業城鎮主動承擔超額接收100名移民的任務,成為默克爾總理“我們能做到”承諾的典範,由此登上全國頭條。
儘管雙方都從中獲益,但三位現任及前任市政官員向路透社坦言,移民並非萬能良方。
他們透露,在動員起來支持新移民的居民幫助下,許多人找到了住所並開始為當地經濟作出貢獻。但部分人遷往提供更多就業和教育機會的大城市。
官員們表示,另一些人則苦於克服語言和文化障礙,加劇了這個老齡化城鎮不斷攀升的福利開支。
如今部分當地居民抱怨難民和尋求庇護者數量過高。近期選舉結果顯示,反移民的德國選擇黨(AfD)支持率持續攀升,這源於民眾對生活成本上漲、公共財政緊張及基礎設施老化等問題的普遍不滿。
“這杯水既半滿又半空,”移民問題研究員托馬斯·利比格如是說。他曾參與撰寫2018年經合組織關於阿爾特納市難民融合工作的報告。“許多難民找到了工作,但社會凝聚力仍顯不足。”
熱情歡迎
阿爾特納坐落在風景如畫的林木丘陵間,自中世紀起便是工業樞紐。
這座河畔小鎮自詡為鋼絲生產發源地。但前市長安德烈亞斯·霍爾施泰因告訴路透社,當地鋼鐵廠近幾十年來苦於保持競爭力,導致三分之一崗位消失。僅高度自動化的鋼絲行業得以存續。
據世界銀行數據顯示,至2015年,阿爾特納已成為德國西部人口萎縮最快的城鎮之一,僅剩約1.7萬居民,不足1970年代的一半。
官員表示,稅基萎縮嚴重衝擊了市政財政,導致基本公共設施難以維持運營。因學生人數不足,多所學校相繼關閉。
2015年,當霍爾施泰因提出接收超過配額(270人)的難民和尋求庇護者時,獲得了議會成員的廣泛支持。
“接納家庭意味著能填補空置住房、重啟教室並為小鎮注入新活力,”阿爾特納融合事務專員安妮特·韋澤曼表示,“這是雙贏之舉。”
霍爾施泰因指出,該鎮早年已接納過多輪移民勞工,包括1960年代招募的義大利和土耳其工人充實工廠勞動力。因此當地居民早已習慣與不同文化背景、語言背景的鄰居共處。
每位難民家庭或個人都配有當地“kuemmerer”(照料者)引導適應環境。眾多居民自發提供幫助:募集物資包捐贈、為新移民配置家居、陪同就醫、協助辦理手續。
報告指出,該鎮利用高空置率將新移民安置於公寓而非收容所,有效促進了社區融合。
“我們給孩子們準備了玩偶,”81歲的早期志願者多羅蒂·伊森貝克回憶道,“還有一群老人精心裝飾公寓,讓他們感受到賓至如歸。”
該計畫的數據記錄尚不完整。官員表示未追蹤2015年以來移民數量及其後續狀況。
但韋澤曼指出,截至2024年,當年新增的100名移民中約半數仍居住在阿爾特納。其餘移民大多遷往大城市,少數伊拉克人選擇返鄉。
34歲的伊拉克難民胡馬姆·阿爾格布裏便是留居者之一,他於2015年10月乘巴士抵達。他說當時完全不知會遇到什麼,但當地人的熱情接待消除了他的恐懼。
小鎮的融合計畫促成了持久的紐帶。通過翻譯介紹,他結識了85歲的退休護士烏爾蘇拉·潘克,他稱她為“歐米”(祖母)。
兩人友誼始於古布裏協助她籌辦藝術展。“他掛畫時如此精准細緻,”潘克微笑回憶道。
她成為古布裏的引路人,鼓勵他嘗試各類職業培訓直至找到人生方向。如今他已在附近骨科創傷診所擔任護士。
“在大城市裏,你只是個數字。在這裏,人們認識我。烏希就是我的家人,”格布裏用潘克的昵稱說道,“家人不必血脈相連——是那些傾聽你、幫助你、支持你的人。”
德國選擇黨崛起
並非所有人都如此歡迎難民。2015年首批難民抵達後不久,當地一名消防員就縱火焚燒了難民收容所。這起縱火案中無人受傷。
兩年後,市長霍爾施泰因遭遇持刀襲擊,行兇者聲稱其難民政策是作案動機。
隨著每年湧入的移民不斷增加,部分居民的情緒開始惡化。
“這裏幾乎聽不到德語了,全是外國人,”漢內洛蕾·溫德勒在雜貨店外說道,“我對外國人並無惡意,他們都是人。但現在實在太多了。”
針對默克爾開放移民政策的憤怒情緒——這些移民多為逃離中東和非洲戰亂貧困的人群——助推了德國選擇黨(AfD)的崛起,該黨現已成為德國主要反對黨。
阿爾特納所在的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NRW)是德國人口最多的州,相較東部地區較為開放。但德國領先民調機構福薩社會研究與統計分析研究所所長曼弗雷德·格爾納指出,德國選擇黨正在該州小鎮和鄉村地區不斷滲透。
他指出,移民問題並非北威州民眾的主要關切,更令他們憂慮的是通脹攀升、汽車業裁員潮以及經濟衰退的陰霾。
“僅約半數支持者相信德國選擇黨能治理得更好,”格爾納坦言,“人們投票給該黨更多是出於對其他政黨的失望。”
該黨在2月聯邦選舉中於阿爾特納市獲得近24%選票,遠高於2017年和2021年約10%的支持率。
“阿爾特納是融合失敗與政治失策的典型案例,”馬克郡議會德國選擇黨黨團領袖克勞斯·拉特施表示,該議會轄區包含阿爾特納市。
“我們周圍的一切都在走下坡路,”他列舉了能源成本上漲、企業倒閉、街道垃圾遍地和交通服務不足等問題。“市民每天都經歷這些問題,他們看到過去的承諾從未兌現。”
儘管如此,該黨在阿爾特納的存在感仍很弱。它沒有辦公室,也不會在9月14日舉行的州市政選舉中派候選人參選。
2017年,阿爾特納為德國難民融入社會所作貢獻獲得聯邦政府表彰。
但人口持續萎縮。據州統計局數據,截至2024年底,當地居民僅16600餘人,較2015年減少4%。
儘管市政財政狀況有所改善,霍爾施泰因指出這主要歸功於削減開支、增稅以及當地鋼鐵加工業的復蘇,而非選擇留下的少數移民。
官員表示,即便有人離開,仍有新移民持續湧入。
一位敘利亞超市店主及其兩名顧客(因擔心引發不必要的關注而要求匿名)表示,該鎮經濟實惠的住房和友善的聲譽吸引了他們。
霍爾施泰因坦言,歷經多年付出,部分早期志願者正逐步退出,尋找接替者日益困難。
但他強調小鎮面貌基本未變:“這是積極信號。新移民融入社區,子女進入學校,生活仍在延續。”
回顧過往,他依然堅信默克爾的決策正確。
“我們能夠做到,”他坦言,“但批評者同樣有理——德國不可能無限期接納如此規模的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