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報導 近日,歐盟委員會公開宣佈擬對中國電動汽車進口加征高額懲罰性關稅。然而,德國商界對歐盟委員會的這一“關稅大棒”卻並不支持。
德國商會認為,這一舉措堪稱“損人不利己”,不僅無法提高本土汽車行業的競爭力,反而會給歐洲經濟帶來不確定性影響。
歐盟關稅無益於提高本土車企競爭力
近日,德國商會表示,歐盟想要提高本土汽車產業競爭力,應該增加投資,而不是提高對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的關稅。
“歐盟目前建議的關稅不會提高汽車行業的競爭力,”德國商會華東執行董事馬克西米利安•布特克(Maximilian Butek)在德國商會商業信心調查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鑒於汽車行業遍佈全球,你不可能只在歐盟保護汽車行業。”
布特克還表示,在歐盟展開反補貼調查之前,德國企業從未抱怨過中國在電動汽車領域的補貼。
他補充說:“我們的(會員)公司在這一點上是一致的,那就是,只有當它們變得更有競爭力時,它們才能生存下來。”
上周六,在意大利南部舉行的七國集團峰會期間,德國總理朔爾茨也對記者表示,希望阻止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懲罰性關稅。
中國市場對德國車企影響巨大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對於德國車企來說影響巨大。據施密特汽車研究公司數據顯示,過去10年裏,寶馬、奧迪和梅賽德斯-賓士在中國銷售了1920萬輛汽車,占每家汽車製造商全球銷量的30%至40%。
如果歐盟的“關稅大棒”遭致報復性措施,無疑將損害這些德國汽車製造商的利益。
德國商會調查還發現,與去年相比,德國企業對中國的前景更加樂觀。只有約38%的德國企業預計,今年行業前景將較上年同期惡化,遠低於去年9月份調查時的52%。
6月13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被提問“關於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中方是否會出臺反制措施?”時表示:
“中方有必須捍衛的原則,那就是世貿組織規則和市場原則。也有必須維護的利益,那就是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和企業的合法權益。為此我們將堅決採取一切必要措施。”
來源:中國財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