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外媒有關該公司在英國涉嫌避稅的報導,快時尚巨頭希音(SHEIN)作出回應。
近日,外媒發佈有關希音在英國涉嫌避稅的報導。9月8日,希音回復澎湃新聞稱:“公司在全球運營地遵守市場相關法律法規、依法納稅,公司內部及外部獨立審計機構定期執行審計監督和確保合規,這些指控嚴重失實。我們也留意到國內部分MCN機構、自媒體等帳號頻繁搬運、發佈大量資訊造謠和抹黑企業,對品牌出海有相當多詆毀,公司會啟動相關法律程式。”
前述外媒報導9月6日報道稱,希音的英國分公司被指控將大部分收入轉移給其新加坡母公司,以減少其在英國的稅收負擔。報導指出,希音去年在英國只繳納公司稅960萬英鎊,相當於2024年公司稅前利潤3820萬英鎊的25%,與英國25%的公司稅率一致。
上述報導稱,根據公平稅收基金會(Fair Tax Foundation)的數據,新加坡業務的賬目顯示,在2021年至2023年底的三年中,其平均公司稅稅率為9.4%。遠低於英國。
公平稅收基金會首席執行官保羅·莫納漢(Paul Monaghan)提到,亞馬遜、蘋果和微軟曾採取將盈利轉移到低稅國家的策略,這些策略在十多年前遭到了嚴厲批評。
依據英國現行法規,價值低於135英鎊的商品可豁免英國進口關稅(即“最低限度規則”,De Minimis Rule),該規則允許海外賣家將價值不超過135英鎊的商品直接發送給英國消費者。傳統零售商通常將服裝批量運至英國倉庫,並在邊境支付所有相關稅費。希音則採用不同模式,將價值較低的小包裹直接空運寄給單個客戶。這種小額跨境電商的盈利模式,由於單量快速增長已形成較大規模,正在多個市場遭遇政策挑戰。
莫納根估計,如果希音沒有利用稅收優惠,其在向英國進口商品時將支付高達2億英鎊的關稅。
希音的發言人則表示,這些指控“荒謬至極”,經最基礎的審查便不攻自破,“按照國際商業的標準,我們的英國業務從我們的委託人處購買產品轉售,價格符合當時的市場狀況和相互配合原則,就像任何獨立第三方一樣。這些是全球商業中最基本和最廣泛接受的做法,我們經營的是一個低利潤、高產量的行業,這是顯而易見的。希音遵守經營所在每個市場的相關法律法規,我們在英國繳納所有相關稅款(如適用)。”
另值得關注的是,希音的上市之路也一波三折。此前有報導稱,希音考慮在香港提交上市申請,但尚未做出最終決定。
公開信息顯示,2008年,希音創始人許仰天開始創業,為國際貿易企業提供市場行銷諮詢服務,此後他又摸索直接面向消費者的B2C模式,2012年聚焦女裝品類,並採用獨立站自主品牌模式。希音的業務主要面向歐美、中東、東南亞等市場,近年來實現高速發展。
與各大電商平臺模式不同,希音典型特點是從自主品牌起家,旗下有SHEIN、ROMWE、 MOTF等不同定位的自主品牌,從產品設計、風格定位、生產製造標準、品質管理標準等都需要遵循SHEIN自主品牌的管理與要求,最後以自主品牌的商標與LOGO在市場上進行銷售。
以SHEIN為首的自主品牌是希音的核心品牌資產,而這些品牌成功的密碼,是“小單快反”的運營新模式,而且價格便宜。小單,是指小批量生產,快反則是指面向市場的需求快速反應,迅速調整,根據市場的回饋情況,再決定是否補貨量產,這與服裝業傳統的“以產定銷”有很大的不同。上新夠快、夠便宜、夠好用,以及在社交平臺大量的行銷投入是希音品牌吸引海外客戶的原因,因此,也有人稱希音是線上版ZARA。
據英國《金融時報》今年2月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希音去年淨利縮水近40%,降至10億美元,2024年銷售額增長19%,達到380億美元。不過,知情人士稱,這些數據是確定最終財報之前的內部預測。
知名諮詢機構GlobalData發佈數據顯示,憑藉數位化按需柔性供應鏈優勢,希音成為2024年增長最快的時尚零售商,並超越了ZARA、H&M和優衣庫,成為全球第三大時尚零售商。
來源:中國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