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Ana Mano and Adriano Machado 報導 一艘窄小木船在托坎廷斯河的巨岩間穿行。每逢月圓之夜,鯰魚和孔雀鱸魚便在漩渦處成群遊弋。
韋爾頓·德·弗蘭卡大半生都在亞馬遜流域最大支流之一的岩石間捕魚,延續著父親的傳統。
如今巴西政府卻計畫炸開這些岩壁。
監管機構已批准炸開一條貫穿35公里(22英里)岩石急流的航道,將這片沉寂的亞馬遜雨林地帶改造成巴西蓬勃發展的熱帶農業帶的運輸大動脈。
全年開放阿拉瓜亞-托坎廷斯河道供駁船通行,有望使大豆和玉米出口通過亞馬遜流域的運輸能力媲美密西西比河,從而降低運費並鞏固巴西在全球穀物貿易中的霸主地位。
然而聯邦檢察官正試圖阻止這項耗資73億美元的工程(包括另110英里河道疏浚),敦促法院考量對沿岸社區的影響。
“沒有船我們寸步難行,捕魚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命脈,”弗蘭卡說道。他12歲時隨家人定居於河中一座俯瞰礁石群的小島。
9月下旬的現場聽證會上,他的父親和鄰居向三位巡迴法官傾訴憂慮:危險的船隻交通正取代他們的漁業生計。
弗蘭卡的父親每日駕船接送兩個孫子過河上學。陶伊裏村的鄰居們則每日橫渡河流,前往對岸採收巴巴蘇椰子。
包括州立埃米利奧·戈爾迪博物館研究員阿爾貝托·阿卡馬在內的專家警告,若爆破摧毀這片珍稀急流區,河流生物多樣性將遭受重創——這裏是瀕危魚類聚集、海龜繁殖和河豚覓食的棲息地。
巴西環境機構伊巴馬批准在最敏感的繁殖和洄遊季節之外進行爆破,並規定監測和遷移龜巢。
交通基礎設施機構DNIT表示,爆破前將安排團隊驅趕岩石附近的動物。
對於帕拉州州長赫爾德·巴爾巴略等支持者而言,更廉價、更清潔的貨運優勢遠大於任何弊端。
“帕拉州相信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可以兼得,”他如是說。
巴西政府預測,阿拉瓜亞-托坎廷斯河道每年可向北部河港運輸約2000萬噸玉米和大豆,從而減少污染嚴重的卡車長途運輸。
然而排放影響並非如此簡單——各國代表團將於11月在貝倫市舉行的聯合國COP30氣候峰會上就此展開討論,該會場位於河道下游500公里處。
巴西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是森林砍伐,每年亞馬遜雨林及鄰近塞拉多稀樹草原的大片區域都被開墾為農田和牧場。
在阿拉瓜亞河與托坎廷斯河交匯的馬托皮巴地區,農業邊界擴張速度尤為迅猛——而更廉價的航運只會助長這一趨勢。
陶伊裏鎮的巴巴蘇椰子採收女工瑪麗亞·德·索薩表示,她們的生活方式正受到擴張農場的威脅。
她透露,鄰近牧場和農場的擴張者正毒害當地椰子樹,迫使她們不得不渡河採集小型椰果裝袋。
“若水道開通,我們將無法採集椰果,”索薩說,“他們說巴巴蘇椰子是禍害…但對我們這些椰果採集者而言,這是生存之道。”
過去十年間,巴西北部河港的新基礎設施建設成為馬托皮巴地區糧食產業繁榮的關鍵。物流專家蒂亞戈·佩拉指出,對於中長途運輸而言,內河駁船運費比公路運輸便宜約60%。
智庫氣候政策倡議組織的巴西研究人員發現,即便投資於鐵路和水道等污染較低的運輸基礎設施,也可能因刺激開墾農田導致森林砍伐,從而引發間接排放。
例如該機構研究發現,擬建的“鐵礦石鐵路”雖能通過減少卡車運輸削減約100萬噸直接排放,卻將因推動巴西農業邊界擴張而增加約6000萬噸間接排放。
對於試圖阻止托坎廷斯河擬議炸藥作業的社區而言,流離失所的恐懼觸手可及。
“運載鐵礦石和農產品的駁船將擠佔我們的河道空間,”社區領袖阿德馬爾·德·索薩表示,“我們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