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截至4月21日,4月以來外資機構調研數量最多的三家公司分別為華明裝備、宏發股份和立訊精密。從行業分佈來看,電子元件行業成為外資調研的焦點,合計調研次數高達565次。
同時,中國國內公私募機構也對科技板塊表現出強烈的調研意願。有數據顯示,截至4月20日,4月以來私募調研數量排名前十的A股公司中,電子行業企業佔據四席。其中,立訊精密以134次的調研次數成為私募4月調研數量最多的公司,瀾起科技和安克創新則分別被私募調研109次和74次。
公募基金方面,4月上半月調研數量最多的公司同樣來自電子行業。具體來看,立訊精密、滬電股份和安克創新在4月上旬被公募基金調研的次數分別為134次、109次和74次。
有業內人士表示,未來在政策持續發力的背景下,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場景落地有望加快推進,有基本面支撐的科技股股價或創新高。同時,目前美股科技企業已實現飽和融資與投資,而中國科技企業尚未充分資本化,AI算力與演算法也尚未與產業深度融合。因此,由科技股引領的新一輪強勢行情可能才剛剛開始。
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