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Rozanna Latiff and Danial Azhar 報導 中國與東盟國家週二簽署升級版自由貿易協定,各國領導人盛讚這項涵蓋數字經濟、綠色經濟及其他新興產業的協議。
根據東盟統計數據,擁有11個成員國的東南亞國家聯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去年雙邊貿易總額達7710億美元。
中國正尋求加強與東盟的合作,該地區國內生產總值合計達3.8萬億美元,此舉旨在應對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對全球各國徵收的高額進口關稅。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週二在東盟領導人會議上表示:“我們必須加快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進程,加強產業融合與相互依存。”
儘管其他大國批評中國擴大對稀土等關鍵礦產的出口限制,北京仍致力於塑造更開放的經濟形象。
市場准入改善
在馬來西亞舉行的東盟領導人峰會上,中國與東盟簽署了升級版自由貿易協定(即3.0版),該協定於周日特朗普開啟亞洲之行時正式生效。
升級版協定談判始於2022年11月,於今年5月特朗普關稅攻勢啟動後達成。首份自貿協定於2010年生效。
新加坡總理黃循財表示:“升級版協定將進一步降低貿易壁壘,加強供應鏈互聯互通,並釋放未來增長領域的機遇。”
中方此前表示,該協定將為中東盟在農業、數字經濟、醫藥等領域提升市場准入鋪平道路。
中東盟雙方均屬全球最大貿易集團——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成員,該協定覆蓋全球近三分之一人口及約30%的國內生產總值。馬來西亞週一在吉隆玻主辦RCEP峰會,這是該組織五年來的首次峰會。
儘管該協定條款因成員國利益衝突而被認為弱於其他區域貿易協定,但部分分析師視其為抵禦美國關稅的潛在緩衝機制。
水域爭端焦點
阻礙中國在區域貿易合作中發揮主導地位的,是國際社會對北京軍事野心的日益擔憂。
週一,菲律賓總統小費迪南德·馬科斯批評中國在南海的侵略行為,兩國在此海域已發生一系列對峙事件。
中國外交部回應馬科斯聲明稱,衝突源於馬尼拉方面的挑釁。
中國在官方地圖上宣稱對幾乎整個資源豐富的水域擁有主權,其主張與汶萊、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和越南的部分專屬經濟區存在重疊。多年來,多座島嶼及海島歸屬問題引發的未決爭端持續發酵。
李在週二的講話中強調:“必須加強戰略互信,加快《南海行為準則》磋商進程,爭取早日達成協議。”
黃英賢亦將該熱點列為關鍵外交議題。
“圍繞南海難免存在分歧,但各方均認同和平、穩定、安全及航行飛越自由對這條重要水道至關重要。”
貿易戰停火
自特朗普今年1月就任總統並對華商品加征高額關稅以來,中美貿易戰持續升級。
北京方面將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該政策已波及多數國家)斥為保護主義,同時加強對關鍵礦產和磁鐵流向的管控。中國處理著全球90%以上的稀土資源。
全球兩大經濟體上週末在吉隆玻舉行談判後延長了貿易休戰期,雙方擬定協議供特朗普與習近平本周晚些時候在首爾會晤時敲定。
自特朗普週一上午離開馬來西亞後,中國持續推動加強區域經濟合作,強調開放貿易的重要性。
“世界絕不能倒退回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李總理週一在另一場合表示。
“我們應當更堅定地維護自由貿易體系,構建高標準的區域自由貿易網路,有力有效地推進區域一體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