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反彈曲線,優勢產品提“質”向“新”的趨勢更加清晰,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更加突出,海量數據資源的乘法效益更加明顯。中國製造業不斷優化結構,無論是行業綜合實力,還是產業創新力、競爭力,均邁上了新臺階。
近期發佈的外貿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7.5萬億元,同比增長6.3%。其中,5月份當月進出口3.71萬億元,增速比4月份提高0.6個百分點至8.6%。
從一季度出口的起伏波動,到4、5月份以來的逐月向好,中國外貿進出口走出一條穩健的反彈曲線。客觀上看,外貿向好勢頭的不斷鞏固,與外需部分改善、原材料等價格回升、去年同期低基數等不無關係,但更多的與中國經濟運行持續回升向好緊密相連,特別是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產品出口的勢頭良好,直接拉高了月度出口增速。
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近年來,中國製造業不斷優化結構,在總體規模連續14年保持全球第一的基礎上,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與安全水準持續提升,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了創新性突破,無論是行業綜合實力,還是產業創新力、競爭力,均邁上了新臺階。
透視反彈曲線,優勢產品提“質”向“新”的趨勢更加清晰。今年以來,在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下,中國外貿增長面臨著較多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的背景下,中國製造業發揮規模體量大、產業體系齊全、工程師資源豐富等優勢,培育形成了諸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集群。這從出口商品結構的變化中可見一斑:今年前5個月,技術含量及附加值高的機電產品占出口比重近六成。其中,船舶、電動汽車、家用電器出口分別增長100.1%、26.3%、17.8%。
透視反彈曲線,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更加突出。超14億人口、超4億中等收入群體、1.8億戶經營主體,構成了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費市場、第一大網絡零售市場的“底座”。基於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新技術、新產品與市場消費在這裏形成良性互動,在技術普及、成本攤薄中快速實現商業化和成熟化。經過中國國內市場激烈競爭並被認可的產品,很多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和佔有率都有不俗表現。同時,中國市場的龐大需求也對全球新技術、新產品形成了強大引力場。大家熟知的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正是依託中國市場快速形成了規模效應,一舉成為其全球最大的智能工廠。
透視反彈曲線,海量數據資源的乘法效益更加明顯。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在創新研發模式、促進協同製造、提升服務能力、強化產業聯動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乘數效應。工業數據是一種基礎性戰略資源,其在研發製造環節以及驅動產業經濟發展方面,既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也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潛能。目前,中國工業互聯網已實現了對所有工業大類的全覆蓋,工業機器人保有量占世界三分之一,豐富的應用場景形成了海量數據資源,讓越來越多的製造業企業感受到了新一代資訊技術與先進製造深度融合後的力量,以數智化賦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已成為共識。
也要看到,中國製造仍將面臨貿易保護主義帶來的風險與挑戰。近期,美國政府宣佈對包括鋼鐵和鋁材、半導體、電動汽車在內總價值約18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關稅,歐盟也罔顧事實擬對自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徵收臨時反補貼稅,這些人為製造並升級貿易摩擦的行徑,短期內會對中國產品出口造成一定影響,但從長期看,也更加堅定了製造業企業以科技創新提升實力、在攻堅克難中砥礪前行的決心和信心。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