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Olga Popova and Gleb Bryanski 報導 俄羅斯豬肉生產商的目標是在未來幾年從起步階段就佔據中國豬肉進口市場10%的份額,以利用歐盟與世界最大豬肉消費國中國之間的貿易緊張關係。
直到今年 2 月,中國政府才批准三家俄羅斯生產商向價值 35 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市場銷售豬肉。
面對西方國家對俄中兩國日益加劇的制裁,這一貿易使俄中兩國之間的經濟聯繫更加緊密。
歐盟最近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徵收高達 37.6% 的臨時關稅,以反擊其所謂的不公平補貼。作為回應,中國將丹麥、荷蘭和西班牙的豬肉企業列為反傾銷調查的目標。
俄羅斯全國養豬聯盟負責人尤裏·科瓦廖夫告訴記者:“對我們來說,這些貿易緊張局勢代表著一個在中國市場展示我們競爭力的機會。”
科瓦廖夫說,俄羅斯的目標是在三到四年內供應中國豬肉進口量的 10%。
俄羅斯將面臨來自巴西等其他主要豬肉出口國的激烈競爭,以及中國產量的上升。中國對豬肉的需求也在下降,儘管中國的豬肉消費量仍占世界總量的一半左右,即每年 5300-5400 萬噸。
高價
科瓦廖夫說,俄羅斯豬肉產量預計將從 2023 年的 490 萬噸和 1999 年蘇聯解體後最低的 150 萬噸增至 2024 年的 520 萬噸。蘇聯的最高紀錄是 1989 年的 350 萬噸。
目前的產量使俄羅斯成為第四大生產國,僅次於中國、歐盟和美國,與巴西並駕齊驅。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24 年上半年,中國的豬肉和內臟進口量同比下降 27.3%,降至 111 萬噸。
科瓦廖夫認為,根據美國農業部的預測,今年約有5萬至6萬噸俄羅斯豬肉運往中國,約占中國進口總量的3%。
中國從歐盟進口的大部分是內臟,如耳朵和腳,而不是肌肉。俄羅斯國內對內髒的需求很低,歐盟也是如此。
科瓦廖夫說,目前俄羅斯豬肉出口的60%是肉,40%是內臟,這與中國進口豬肉的比例相似。
獲准向中國出售豬肉的俄羅斯私營生產商Miratorg、Velikoluksky養豬場和Rusagro是俄羅斯五大豬肉生產商之一。
Rusagro 公司副首席執行官亞曆山大·塔拉索夫說:“我們謹慎地估計,今年我們將向中國出口 1 萬噸豬肉。價格比國內價格高出 30-40%。”
制裁帶來的幫助
1991 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豬肉業崩潰。2005 年,在國家支持和保護主義措施的幫助下,該行業開始恢復增長。科瓦廖夫估計,自 2005 年以來,對該行業的投資高達 250 億美元。
2008 年,由於非洲豬瘟的爆發,肉類加工企業遭受了重大挫折,生產商損失慘重,中國市場也因此關閉了 15 年之久。
然而,豬肉生產迅速恢復,並在2014年因歐盟禁止向俄羅斯進口豬肉而大受歡迎。
農業部長奧克薩娜·盧特預測,2024 年俄羅斯對所有國家的豬肉出口量(包括活豬)將增至 31 萬噸。
俄羅斯生產商已經佔據了越南豬肉進口的50%份額,並向其他約20個市場出口。
科瓦廖夫說:“作為新來者,我們擁有世界上最現代化的豬肉生產部門之一。”
米拉托格公司說,它已通過鐵路和海運,從俄羅斯別爾哥羅德州的物流中心向中國南部的南沙港交付了首批貨物。
該公司表示,去年其豬肉出口總量猛增 70%,並計畫將豬肉產量提高 5%,以滿足需求增長。
米拉托格公司出口主管瑪麗娜·德米多娃說:“俄羅斯絕對擁有自然資源、飼料基地和淡水儲備,可以將肉類產量提高數倍。”
在西方監管機構對俄羅斯實施制裁的壓力下,中國的銀行在處理付款時變得更加謹慎,因此中俄之間的付款延遲可能會阻礙兩國的擴張計畫。
銀行業消息人士告訴記者,食品出口可能是兩國嘗試易貨貿易計畫的一個領域。科瓦廖夫說,他不知道有任何易貨貿易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