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N ZH-CN en EN
English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SKY ECONOMY NEWS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視野 > 文章内容 返回
“人造太陽”漸行漸近,用上核聚變發的電還要等多久?
发布:2025-03-04

3月3日,可控核聚變概念震盪拉升,中國核建(601611)、聯創光電(600363)、永鼎股份(600105)、合鍛智能(603011)等多股漲停,國光電氣(688776)收漲13.77%,海陸重工(002255)、西部超導(688122)等漲超5%。

記者注意到,中國國內可控核聚變聯盟再度吹響集結號,催化了市場行情。中國核電(601985)、浙能電力(600023)2月28日晚公告增資入股中國聚變能源有限公司,標誌著這一可控核聚變專業化公司距離實體化運作邁進一大步。

中國核電稱,為前瞻性佈局核聚變能源領域,為未來聚變堆商業化應用打下基礎,擬以增資方式參股聚變公司。投資金額為10億元,交易尚需國務院國資委批准並辦理工商變更登記手續。因尚需上級批准,本次對外投資事項最終的投資金額和取得股份比例以簽訂並生效的投資協議為准,相關交易各方需分別履行必要的內外部決策、審批程式,並經上級部委審批備案。

浙能電力同時出手增資參股中國聚變能源有限公司,金額約7.5億元。

去年12月29日,由中核集團牽頭,聯合24家央企、科研院所、高校等組成的可控核聚變創新聯合體在四川成都宣佈成立,中國聚變能源有限公司(籌)正式揭牌。截至去年底,該聯合體成員單位增至33家。

中核集團為中國核電的控股股東,浙能電力的控股股東是浙江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作為全國裝機容量最大、資產規模最大的省屬地方能源企業之一,浙能電力是國內核電行業的深度參與者,參股中國核電以及秦山核電、核電秦山聯營、秦山第三核電、三門核電、中核遼寧核電、中核海洋核動力、中廣核蒼南核電、國核浙能等核電公司。

可控核聚變被視為“能源終極解決方案”,氘氚聚變是目前認為最可能實現的一種。其使用的“燃料”是氘和氚,氘可以從海水直接提取,氚可以由氘和鋰發生反應制得。據估算,地球上海水中蘊含的氘足夠人類使用幾百億年。

在聚變領域,中國建成了中國環流器一號、中國環流器二號、中國環流三號、東方超環EAST等多個核聚變研究裝置,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三號成功實現大於1.5兆安等離子體電流運行,中核集團還牽頭承擔實施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專案核心安裝工程。

何時能用上核聚變技術發的電?前景美滿,現實艱巨。儘管資本市場上聚變概念屢屢升溫,但對於工程應用而言,核聚變還有一些關鍵核心技術有待攻克。

2月28日在京舉行的中核集團兩會代表委員記者見面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核集團聚變領域首席科學家段旭如介紹,截至目前,中國環流三號在可控核聚變領域取得了多項突破性進展。但中國環流三號仍處於實驗研究階段,目標是驗證聚變堆物理與工程相關技術的可行性,還不是直接發電,中國環流三號的核心任務是實現“聚變點火”,按照我國核能發展戰略,其應用預計在本世紀中葉(約2050年前後)實現,預計2045年左右進入示範階段,有望在2050年前後商業化發電。後續還需突破穩態運行、材料與工程、經濟性等瓶頸。

段旭如此前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曾表示,為佔據未來核聚變能開發應用主動權,在本世紀中葉實現聚變能源應用,近年來,世界各國在核聚變研究領域“競速”日益加劇,聚變堆核工程與技術已成為國際聚變能研發的新賽道。

半個世紀以來,國際上探索了箍縮、磁鏡、仿星器、球馬克、托卡馬克等眾多磁約束核聚變路線。“當前業界認為,磁約束核聚變技術路線更接近於實現商用聚變發電的終極目標。慣性核聚變方式在技術層面上仍需克服一系列挑戰,尤其是鐳射驅動器相關技術,如需提升電能向鐳射能量的轉換效率,發展高重頻鐳射驅動器等。”他說,相比之下,以托卡馬克為代表的磁約束核聚變更為成熟,特別是它能夠實現穩態燃燒並持續輸出能量,更有利於滿足能源應用之需求。“ITER計畫的啟動標誌著磁約束聚變研究由聚變等離子體實驗與運行為主走向發展聚變堆核工程與技術。”段旭如彼時對澎湃新聞進一步介紹道。

據記者瞭解,中國可控核聚變研究早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就開始了,幾乎與國際研究同步。自2006年參加ITER計畫以來,中國承擔了ITER裝置重要關鍵部件的製造任務。立足國內研究、充分利用ITER專案搭建的國際合作平臺,中國的聚變研究得到了快速發展,磁約束核聚變研究從過去的跟跑步入了並跑階段,部分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準。

來源:中國澎湃新聞

上一篇:或調動近8000億歐元!馮德萊恩:歐洲準備大幅提高國防支出
下一篇:美股集體下挫!納指跌2.64%,英偉達跌8.69%,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跌2.98%
相關推荐
  • 中核集團在核聚變能量導出關鍵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链接阅读
  • 國星宇航“星算”計畫02組星座發佈
    链接阅读
  • 中國貨輪首航北極抵達英國 運貨時間縮短一半
    链接阅读
  • 兩款國產自主EDA設計軟體發佈:開發週期可縮短40%
    链接阅读
  • 突破10000米,中國地球深部能源探索邁出關鍵一步
    链接阅读
  • 中國首次批量發行無障礙中國和世界地圖
    链接阅读
  • 中國能源基建“國家隊”在沙特攬下多個新能源大單,合同額超三百億元
    链接阅读
  •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呼籲增加女性在治理中的參與度
    链接阅读

歡迎瀏覽閱讀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

投稿郵件:
news@skyeconomymedia.com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上調增長預期 關稅衝擊小於預期

2025-10-15

歐洲增長將保持穩定,但財政成本不斷攀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稱

中國貨輪首航北極抵達英國 運貨時間縮短一半

特朗普宣佈加沙戰爭結束 以色列最後人質換回巴勒斯坦囚犯

2025-10-14

美中將實施港口費互征措施,海上貿易戰或再掀波瀾

北京指責美國加劇貿易緊張局勢,為稀土出口限制辯護

2025-10-13

關於我們

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是一家專注於提供英中兩國最新資訊的新聞媒體,作為英中新聞分享的領導者,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個全球化、多元化的新聞環境,旨在搭建東西方文化橋樑,連接同一星空下的每一處角落。

聯絡我們

編 輯 部:KINGTON UNITED KINGDOM HR5 3DJ
電子郵箱:skyeconomyandmediagroup@gmail.com

總编寄语

穿越天際,照亮世界,星空新聞,不負每一份關注。
友情:英國駐中國大使館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 新華網 中國日報 鳳凰網 中國僑網 歐洲時報 俄羅斯龍報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2023 SE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