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Lucy Raitano and Amanda Cooper 報導 人工智慧熱潮推動全球股市創下歷史新高,但支撐這場革命所需的數據中心正越來越多地依賴複雜債務融資,投資者正密切關注其中是否存在泡沫跡象。
支持者認為,與以往市場狂熱(如1990年代末的互聯網泡沫)不同,此輪熱潮由盈利能力強、資金雄厚且商業模式確鑿的企業驅動。
然而包括英國央行在內的觀察人士指出,金融體系部分領域正積聚風險,這些領域充斥著不透明、難以交易且流動性不足的資產。
以下五張圖表揭示了人工智慧領域爭奪市場份額的債務融資現狀:
1) 人工智慧投資級借款激增
美銀數據顯示,僅9月和10月,美國人工智能領域科技巨頭就發行了750億美元投資級債券,遠超2015至2024年該行業年均320億美元的發行規模。
其中Meta貢獻300億美元,甲骨文貢獻180億美元。若加上穀歌母公司Alphabet週一宣佈的新融資,以及彭博社近期披露的甲骨文Vantage數據中心關聯的380億美元高評級貸款,規模更為可觀。
儘管如此,9-10月750億美元的融資額僅占今年迄今美國1.5萬億美元投資級債券發行量的5%。
但巴克萊指出,人工智慧相關科技債務發行將是2026年信貸市場潛在供應的關鍵決定因素。
債務形式也呈現混合化趨勢。
例如Meta與Blue Owl Capital達成270億美元融資協議,用於其最大數據中心專案,採用複雜架構使債務不計入公司帳面。
摩根大通估算,人工智慧相關企業占其投資級指數的14%,超越美國銀行成為主導板塊。
2) 甲骨文:股價亮眼,信用風險攀升
2025年甲骨文股價飆升54%,有望創下自1999年以來最強勁的年度漲幅。人工智慧驅動的營收激增使其成為華爾街最具價值的企業之一。
然而其信用違約互換(債券持有人的違約保險形式)價格飆升,表明投資者正擔憂這家美國科技巨頭的債務水準。
3) 更多人工智慧相關“垃圾”債券
人工智慧相關債券發行正開始湧入高收益(即“垃圾”)債券市場——該市場違約風險較高但回報率也更高。
上月,比特幣礦商轉型數據中心運營商TeraWulf發行了32億美元高收益債券,獲標普全球BB-評級;而英偉達支持的人工智慧雲服務商CoreWeave則於五月發行了20億美元高收益債券。
4) 私募信貸在人工智慧融資中的作用日益凸顯
瑞銀指出,快速增長的私募信貸(由投資公司等非銀行機構向企業提供)正越來越多地為人工智能數據中心提供資金。
該行預計,截至2025年初的12個月內,私募信貸中與人工智慧相關的貸款規模可能接近翻倍。
此類貸款雖更具靈活性,但在市場動盪時更難交易,可能加劇金融市場壓力。
摩根士丹利預計,到2028年數據中心建設所需的1.5萬億美元資金中,私募信貸市場可提供逾半數。
5) ABS產品革新?
摩根士丹利指出,資產支持證券(ABS)等證券化產品也將助力人工智慧產業融資。這類產品將貸款、信用卡債務等非流動性資產(在人工智慧領域則指科技巨頭租戶需向數據中心業主支付的租金)打包成可交易證券。
儘管數字基礎設施僅占美國約1.6萬億美元ABS市場的5%(800億美元),但美銀指出該領域在不到五年內擴張了八倍以上。其估算數據中心支撐了該市場64%的規模,預計到明年年底將達到1150億美元,主要驅動力正是數據中心建設。
資產支持證券作為標準融資工具,自2008年金融危機後備受審慎對待——當時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證券產品被揭露由不良貸款及高度流動性不足的複雜資產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