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交通部週一表示,自3月31日起,允許中方航空公司將每週往返美國的航班數量從目前的35班增加到50班,恢復至疫情前約1/3的水準。在中美航班努力邁向正常化的同時,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報道說,美國商會會長克拉克本周將率代表團訪華,會見美國企業代表並與中國政府官員會晤。彭博社稱,此次訪問是“世界兩個最大經濟體之間關係改善的最新跡象”。
當地時間2月26日,美國交通部在公告中表示,此舉是“在2024年夏季運輸高峰期前,中美市場邁向進一步正常化的重要一步”。據路透社報導,在新冠疫情前,中美航班每週各有超過150班往返客運航班。但直到去年8月前,兩國間每週營運的航班數量只各有12班。隨後,中美航線曾多次宣佈增班。在去年中美元首三藩市會晤前,美國交通部發佈通告,將中方航司每週執行的中美直航客運往返航班增至35個。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表示,“很高興看到中美直航客運航班增加取得積極進展”。中國使館補充道,正在努力“進一步促進跨境旅行,推動兩國人民間的交流”。
隨著中美航空客運市場的持續開放,美國商會會長本周將率代表團訪華的消息也引發外界關注。根據中國貿促會網站資訊,美國商會是美國國內最大的遊說團體,在促進中美經貿關係方面,特別是在美國制定對華政策方面有著重要影響力。彭博社26日在報導該消息時提到,自去年11月中美元首三藩市會晤以來,雙方一直在努力穩定關係。路透社稱,美國和中國在貿易政策等問題上存在分歧,克拉克此次訪問正值兩國“在經歷了幾年來最緊張的關係之後逐漸恢復接觸之際”。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薑躍春27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同最大的發達國家的關係,兩個經濟體之間的關係發展,對兩國本身以及整個世界都至關重要。薑躍春說,美國政府近年來把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從貿易戰到科技戰,對華採取全方位打壓戰略。但是,從美國政界到工商界越來越多的人已看清中美經濟緊密融合的現實,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因此美國政府也一再強調不尋求與中國“脫鉤”,美國工商界則用行動表達繼續在中國市場發展的強烈願望。
據香港《南華早報》27日報道,華南美國商會對183家企業進行的調查顯示,大多數受訪的美國企業看好中國市場,並表示不會因為中美貿易摩擦而撤離中國市場。這183家企業有49%來自美國,35%來自中國,其餘來自歐洲等地。報告顯示,八成受訪企業表示2023年在華投資回報率為正值或較大正值,該比例高於疫情三年間的正投資回報率平均值74%;超過4/5的受訪企業表示不會因為中美貿易摩擦而撤離中國市場。近六成受訪企業表示受到美國貿易關稅的負面影響,首當其衝的是美資企業(65%),其次是中資企業(55%),儘管如此,有高達90%的美資企業不打算在貿易緊張局勢中與中國“脫鉤”。
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勇告訴記者,經貿關係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雙方在貿易和投資領域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作為全球兩大最重要的經濟體,中美經濟高度互補、相互依賴。王勇認為,盡最大努力消除誤解,尋求擴大合作,減少經貿問題處置失當對兩國企業甚至全球經濟產生負面影響,也是中美雙方的共同責任。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