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葡萄牙網路峰會上,總理蒙特內格羅宣佈葡萄牙將於2025年第一季度開發葡萄牙語大語言模型(LLM)。葡萄牙在人工智慧(AI)方面邁出了步子,這肯定需要歐洲的支持。然而,顯而易見的是,歐洲在這方面落後了。
人工智慧在歐洲的引入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人工智慧技術創新方面,延遲一天就意味著錯過了這列疾馳的火車。
歐洲的願望是成為人工智慧領域的全球領導者,促進該領域的進步,同時保護人權、隱私和透明度等基本價值觀。為了捍衛這一立場,歐盟委員會於2018年制定了人工智慧行動計畫,主要目標是鼓勵投資、研究和創新,確保成員國與企業之間的合作。
過去5年,中國在人工智慧方面的投資是歐盟的3倍,美國在該領域的投資是歐盟的6倍。在美國,73% 的公司使用人工智慧;在歐洲,這一數字是8%。
當然,歐洲投資了“地平線歐洲”計畫等專案,其中包括數百萬歐元的人工智慧研究和創新資金。此外,歐洲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聯合會(CLAIRE)等機構也支持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旨在培訓該領域人才的教育專案也得到支持。但與美國或中國相比,這些努力只是九牛一毛。
有一些挑戰需要應對,其中之一是歐洲內部結構的嚴重碎片化。成員國之間的數位化發展水準存在差異,因此很難制定統一的標準。除了公眾強烈的不信任之外,許多歐洲公民還擔心人工智慧對就業、隱私和道德的影響。人工智慧將繼續發展,並正在改變醫療保健、工業、交通和教育等行業,具有難以想像的潛力。我們不能錯過這趟列車,否則,只會進一步加劇歐洲在能源、技術、供應鏈等領域已經存在的強烈依賴。
來源:環球網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