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經濟新聞》11月27日報道,11月26日,第二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鏈博會)在北京開幕。美國蘋果公司高管現身會場,歐美企業在參展海外企業中所占比例達到50%。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即將上任,他謀求通過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促使企業到美國進行生產,為了提前應對這一局面,中國憑藉巨大市場積極吸引美國企業。
中國去年舉辦首屆鏈博會。分析認為,美國拜登政府在半導體等領域加強對華出口限制,中國舉辦鏈博會,意在彰顯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去年有515家企業和機構參加鏈博會,海外企業所占比例為26%。今年海外企業所占比例提高至32%。參加本屆鏈博會的美國企業包括蘋果、特斯拉、穀歌、高通、美光科技以及惠普等。
拉美社的報導也指出,第二屆鏈博會彙聚了來自69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近700家展商,展現了全球共同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重要性。
據官方消息,參展企業中,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占比超過60%,境外展商占比從首屆的26%上升到32%。
本屆鏈博會以“鏈式”思維為核心,圍繞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展示了從原材料供應到成品交付的整條鏈條。
與去年一樣,本屆鏈博會將清潔能源、智能汽車、數字科技、健康生活、綠色農業等作為重點展示領域。
《香港經濟日報》11月28日的文章分析,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今年數次與國際知名企業的負責人座談。在座談中,李強提及最多的詞是“合作”,企業家們談及最多的詞同樣是“合作”。
在美國對華實施“脫鉤斷鏈”“去風險”的背景下,李強頻見外國企業家,釋放出中國推進“鏈”上合作、攜手共創未來的強烈信號。
鏈博會是全球首個以產業鏈供應鏈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李強表示,中國將進一步擴大市場准入,歡迎更多外國企業來華開展產業合作,持續為全球產供鏈合作拓展提供廣闊天地。
放眼全球,中國最具“鏈”接世界的實力。目前中國的產業門類最全,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有工業門類;中國配套最完善,小到螺絲釘,大到航空母艦、太空船,中國都可以製造;中國製造業增加值連續14年居世界首位,占全球比重超30%。
近年來,一些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企業撤離中國,轉移到東南亞,但它們很快發現,雖然海運的成本降低了,但產業配套的成本大增。這一現象,從一個側面印證了中國產業鏈的完整性。
不僅如此,這些年來,中國在全球產業鏈分工中的地位快速上升,特別是在電子電氣設備等產業領域,中國在研發、製造環節的占比愈來愈大。
得益於擁有完整的產業鏈,中國不僅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而且成為部分產業鏈的“鏈主”,為穩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章表示,鏈博會體現出“合作共贏”的鮮明特徵,參展企業為合作而來,到這裏尋找全球最佳拍檔。因此,“供應鏈”也被稱為“共贏鏈”。
愈來愈多的企業也選擇組團參展。中國搭建產供鏈國際合作平臺,向企業提供了契機,向世界提供了公共產品。
顯然,中國成功找到了推進經濟全球化的抓手,這就是“強鏈”!其中的道理並不複雜,“鏈”愈長愈強,經濟全球化的韌性愈足、根基愈穩,各經濟體之間的黏合力愈強,任何人想要撼動它,並非易事。這也是應對“脫鉤斷鏈”的大招、實招。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