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碑地下環道無縫導航、長江航道智慧航運、自動駕駛測試基地建設……這些場景的實現,其背後都有北斗系統的技術支撐。
9月3日,在北斗系統建設應用30年之際,空天資訊產業國際生態大會在重慶開幕。圍繞“規模應用 生態賦能”,大會發佈了北斗規模應用操作系統、大眾北斗1米精准定位服務等系列成果,央地攜手推動北斗規模應用先行先試。
吹響產業發展“衝鋒號”
“時空智能可賦能萬物互聯,借力時空智能,能實現空天資訊無所不在的‘快准靈’服務,創造多個萬億級新質生產力產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表示,時空資訊和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深度融合,已經呈現出彼此交融、相互促進的格局。
李德仁介紹,2020年,北斗導航定位系統已發射30顆衛星,實現全球覆蓋。“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實現了中國衛星導航從‘0到1’的跨越。”
“這是一個新的開始。”李德仁提出,未來,中國可以在遙感監測、交通監控、商業運輸等領域持續拓展應用空間,依託“北斗+高精度室內定位”可實現亞米級定位精度,“北斗+5G”可顯著提升公共安全資源調配精准性,加速推動北斗規模化應用。
“當前,中國北斗規模化應用進入了市場化、產業化、國際化的新階段,發展勢頭持續向好。”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會長於賢成建議,未來,北斗產業要持續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發揮時空數據的賦能作用,拓展北斗高精度定位在大眾消費領域的應用場景,提升北斗應用普及程度。
為了更好地實現北斗產業發展,大會成立了國內首個由地方政府組建的空天資訊產業專家委員會,首批委員由22位空天資訊領域的科學家、企業家、投資專家組成。中國科學院院士郭華東代表重慶市空天資訊產業專家委員會發佈了《推動北斗規模應用和產業高質量發展倡議》,呼籲業界通過共建基礎設施、多方協同攻關、共謀應用場景等5方面推動北斗規模應用和產業高質量發展。
強化標準引領和市場化推廣
“中國時空推出的北斗1米精准定位服務,能有效解決打車時定位經常出現飄移、步行導航時難以快速確定方向、主輔路難以自動識別等百姓日常出行的痛難點問題,且無須增加額外設備和成本。”中國衛星網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星網”)高級副總設計師王豔君介紹,今年年底他們將在重慶市開通大眾北斗1米精准定位服務,2025年面向全國推廣。大會上,北斗規模應用操作系統和基於操作系統的北斗1米精准定位服務兩項成果的發佈,為重慶市北斗規模應用先行先試行動拉開了序幕。同時,中國星網攜手重慶聯合發佈創新推動北斗規模應用先行先試行動。雙方攜手建設的中國時空資訊集團時空數據有限公司(籌)正式落地。
“空天資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對於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撐新質生產力培育至關重要。”中國星網董事長張冬辰表示,當前,中國星網正在聯合重慶市先行先試,強化標準引領和市場化推廣,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重慶經驗,打造規模應用示範樣板。此外,中國星網還將在重慶部署北斗規模應用操作系統、開展北斗規模應用產業創新能力建設。
近年來,重慶積極搶抓空天資訊產業發展先機,打造了重慶數創園等北斗應用、衛星互聯網特色園區,聚集了以中國星網應用公司、北斗智聯、九洲星熠、零壹火箭等為代表的上下游企業100餘家。
會上,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立足重慶超大城市規模、地理形貌多樣、產業門類齊全等特質,促進北斗與區域特色、產業基礎深度融合,發佈了16個空天資訊大跨度綜合應用場景。重慶市經濟資訊委揭曉了新一批空天資訊重大科技攻關專案。到2027年,重慶力爭打造千億級的空天資訊產業集群。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