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Joey Roulette, Giulia Segreti and Tim Hepher 報導 週一,中國向因政治和商業競爭變化而蒙上陰影的航太峰會展示了月球遠端岩石樣本,傳統航太大國俄羅斯因與西方關係緊張而缺席了米蘭會議。
自 1950 年以來,國際宇航大會(IAC)一直是航太國家的科學家、工程師、公司和政治家討論合作的場所,即使在冷戰期間也是如此。
在米蘭舉行的最新一屆國際宇航大會上,中國國家航天局展示了其嫦娥六號探測器從月球遠端採集的岩石樣本。
在歐洲、美國、日本和其他國家的航天局局長見證的儀式上,一名中國官員迅速從裝有月球碎片的玻璃櫃上取下紅色毯子。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則展示了其OSIRIS- REx航天器於2023年從貝努小行星上獲取的岩石。
“這是自 20 世紀 60 年代阿波羅時代以來太空領域最激動人心的時刻。”77 國國際宇航聯合會主席克萊·莫裏(Clay Mowry)告訴記者。
會議將重點討論月球探索、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其阿特米斯(Artemis)登月計畫下不斷壯大的聯盟以及歐洲對更多主權進入太空的迫切需求。
大會共收到7197份技術摘要,創下歷史新高。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比爾·納爾遜預計將利用這次活動爭取人們支持在國際空間站於2030年退役後利用私營公司取代老化的國際空間站的計畫。
儘管在地球上存在衝突,但這個已有二十多年歷史的軌道科學實驗室一直是主要由美國和俄羅斯主導的太空外交的象徵。
俄羅斯航天局(Roscosmos)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大國,在莫斯科於 2022 年入侵烏克蘭之後,現在已與西方隔絕,但在今年的活動中並沒有正式亮相。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直在為其 “阿耳特彌斯 “登月計畫投資數十億美元,但同時也熱衷於在低地球軌道上保持存在,以便與中國的天宮空間站競爭。
美國和中國還在爭奪自 1972 年美國最後一次阿波羅登月任務以來的首次人類登月。這兩個國家都在積極爭取夥伴國家,並在其登月計畫中大量依靠私營公司,從而影響了較小空間機構的空間目標。
歐洲的優先事項
10 月 14 日至 18 日的活動是太空日曆上最大的一次,主辦國義大利正在制定一個框架,為私人投資制定當地的規則。官員們說,義大利希望在歐洲層面也能有類似的明確規定。
在星鏈等快速增長的衛星星座的帶動下,太空交通激增,引發了人們對太空碎片碰撞和其他太空垃圾日益增多的擔憂。
義大利工業部長阿道夫·烏索說:”這些規則為國家生態系統提供了指導,幫助我們實現目標,以可持續和有益的方式利用太空。
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是西方國家進入太空的主要依靠,這促使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鼓勵能提供更實惠火箭的太空新貴。SpaceX 公司不斷發展壯大的星鏈互聯網網路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衛星運營商。
在長達一年的中斷之後,歐洲在 7 月份試飛了阿麗亞娜 6 號運載火箭,重新獲得了非載人進入軌道的機會。
然而,歐洲的衛星製造業正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因為曾經繁榮的大型定制地球靜止衛星市場正在向低軌道轉移。
義大利萊昂納多公司(Leonardo)是此次為期一周的活動的主辦方之一,該公司呼籲為太空領域制定一項新戰略,其中包括其法國合資夥伴泰雷茲公司(Thales)以及它們在衛星製造領域的主要競爭對手空中客車公司(Airbus)。
業內人士稱,三家公司正在就合併衛星業務進行初步談判,但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新一屆歐盟委員會的態度,因為該委員會過去曾阻止過組建單一企業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