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互聯網+”到“人工智慧+”
中國大市場向“新”而行
中國大市場蘊含著產業的演進,催生出強大的向“新”力。
從2015年、2019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先後提出“互聯網+”“智能+”,再到今年首次寫入中國政府工作報告的“人工智慧+”,這是中國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不斷釋放創新動能的新信號。
翻開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一組數據顯示中國創新引擎的澎湃動力: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占全球比重超過60%;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28.6%;“新三樣”出口增長近30%……
中國市場是一個海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這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底氣和潛力。在多重風險與挑戰中穩健前行,發展引擎和動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今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新興產業、新能源體系、新型基礎設施、新型消費……無處不在的“新”,彰顯中國正在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新動能。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
科技創新就是現代化的”發動機“。
夯實動能之基,讓傳統產業老樹發新枝——
中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慧+”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這次報告提出“人工智慧+”,意味著中國將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鼓勵各行各業更加注重人工智慧的多場景應用。人工智慧浪潮到來,多領域開拓有著巨大的增長空間,要將算力和大模型落地,讓技術進步更好地惠及百姓。
中國擁有完備產業鏈,是全球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國家之一,但傳統產業體量大,在製造業中占比超過80%。
近日,位於海南自貿港重點園區——文昌國際航太城的海南國際商業航太發射中心正加緊建設,確保如期具備發射能力。目前,發射區主幹道已落成;一號發射工位已竣工,正在進行設備調試;二號發射工位導流槽已封頂,正在進行設備安裝。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中國人大代表、首鋼集團董事長趙民革說,發展新質生產力,將為企業轉型帶來新機遇。“我們將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依靠創新實現動能轉換,夯實發展新動能之基。”
引領動能之變,讓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以“新”出彩——
中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代表委員認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加快未來產業有序佈局,將成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
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報告提出積極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太、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
近年來,隨著無人機技術日趨成熟和低空空域管制逐步開放,中國龐大的低空經濟產業鏈雛形初現,低空經濟有望成為城市新的經濟增長極。
目前,中國量子科技發展已步入快車道,尤其是在量子計算等領域已進入世界第一方陣。
拉動消費新動能,推動產業創新提質——
市場,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報告提出著力擴大中國需求,推動經濟實現良性迴圈。拓展消費新空間,拼的是產品的綜合能力,核心是增強創新能力。
一個具有影響力的“中國”消費品牌的產生,背後是拉動中國製造業供給,提高生產能力,帶動經濟增長。
自動駕駛、VR體驗、智能家居……近年來,5G、人工智慧以及物聯網等為新消費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打破傳統的消費時空界限、創造了智慧化新消費場景,使功能各異的新產品不斷落地。
新消費打開新空間。在促進消費方面,報告提出實施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促進政策,鼓勵和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提振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等,諸多舉措落地,讓百姓滿懷期待。
“人工智慧+“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中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帶來的4份建議都與人工智慧有關,從智能駕駛、智能製造到人工智慧教育,目的就是讓新技術可感可及。他表示,下一步將向汽車用戶提供更加智能安全舒適的產品體驗,增強自主汽車品牌在智能駕駛領域的競爭優勢。
瞄準未來,中國大市場向“新”而行。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