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34只新基金(不同份額分開計算)迎來首發。據Choice數據統計,截至1月8日,2024年以來,首發基金數量已接近百只,公募基金公司開年新發產品熱情較高,不少公司已首發多只產品,對權益類基金的佈局力度明顯加大。
34只基金同日首發
1月8日,公募基金市場迎來久違的新發熱潮,全市場34只基金(不同份額)同日首發。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基金新發所需投入的資源較多,為取得良好首發效果,基金公司通常會選擇錯峰發行。不過,從1月8日的基金新發情況來看,基金公司更多表現為“互不相讓”。
其中,匯添富基金一天新發匯添富中證國新央企股東回報ETF聯接(含A、C兩類份額)、匯添富中證紅利ETF發起式聯接(含A、C兩類份額)。發行的ETF產品所跟蹤的指數均為2023年基金市場熱門品類。同日,博時基金新發博時卓越成長混合(含A、C兩類份額)、博時港股通互聯網ETF。
此外,還有多家大中型基金公司選擇佈局指數型產品。例如,易方達基金發行易方達深證50ETF聯接發起式(含A、C兩類份額),景順長城基金發行景順長城標普消費精選ETF(QDII),華泰柏瑞基金發行華泰柏瑞基金東南亞科技ETF發起式聯接(QDII)(含A、C兩類份額),華夏基金發行華夏中證紅利低波動ETF。
權益佈局重點不同
從1月8日新發基金類型來看,權益類基金占比超過70%。此外,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月8日,今年以來全市場首發基金數量接近百只,其中權益類基金占比同樣超過七成。
相較於2023年11月、12月新成立債基份額占比均超過八成,2024年開年的公募基金新發產品中,對權益類基金的佈局力度明顯加大。從目前已進入發行期的基金來看,各大公募基金公司權益佈局重點不同,紮堆現象有所減少,聚焦行業方向呈現多元化,覆蓋機器人、數字經濟、醫藥健康、創新醫藥、石化產業、資訊技術創新、消費、雲計算等領域。此外,有多家公司選擇佈局港股市場。
從基金公司發力情況來看,易方達基金開年新發勢頭較強,僅8天時間,已新發16只產品。其中,14只產品為ETF聯接基金,涉及香港市場投資的ETF占比超40%。緊隨其後的是華夏基金,新發5只產品,覆蓋產品線較廣。
中生代挑大樑
據統計,截至1月8日,2024年以來首發的30餘只主動權益類產品中,近半數都由中生代基金經理(任職5年到10年)擔綱。例如,博時基金、景順長城基金、鵬華基金、中歐基金、富國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均啟用中生代擔任新發產品基金經理。
從基金公司排兵佈陣情況來看,超過一半的新發主動權益基金由此前在管產品少於等於3只的基金經理擔綱。相較於以往出現過的將數只產品重押在某一知名基金經理身上而言,此批新發基金的人選佈局更為克制理性。有業內人士認為,一個人的投研精力往往有限,適當限制擔綱主動權益產品數量,或能為基金經理集中注意力做好投研提供更多空間。
在投資佈局方面,主動權益基金更青睞科技、醫藥兩大重點領域。中歐基金、東興基金、太平基金均從科技行業切入,分別發行中歐科技成長混合、東興數字經濟混合發起、太平科創精選混合發起式;華安基金、財通基金、財通資管均選擇發行主投醫藥健康行業基金。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