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Amir Orusov 報導 週二,環保組織“交通與環境”發佈的一項研究顯示,如果歐盟維持其 2035 年清潔汽車目標,並實施支持轉型的政策,歐洲汽車業的年產量有望恢復到 1680 萬輛,達到 2008 年金融危機後的峰值水準。
運輸與環境組織在一份聲明中稱,相反,若不部署產業戰略,放棄到 2035 年歐盟銷售的所有新轎車和廂式貨車不再排放二氧化碳的目標,可能會導致汽車行業 100 萬個工作崗位流失,以及三分之二的電池投資計畫落空。
為何重要
歐洲汽車製造商本就在本土市場面臨高昂成本的挑戰,在電動汽車行業也落後於中國和美國的競爭對手,如今又遭遇了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對汽車進口徵收 25%關稅的影響,這迫使許多製造商下調了 2025 年的預期。
在各方大力遊說之後,歐洲議會於 5 月支持放寬歐盟部分汽車和廂式貨車的二氧化碳排放目標,但迄今仍堅持 2035 年起禁止銷售燃油車的規定。
關鍵引語
歐洲運輸與環境組織(T&E)車輛及電動汽車供應鏈高級主管朱莉婭·波利斯卡諾娃在聲明中表示:“對於歐洲汽車業而言,這是一個成敗攸關的時刻,因為全球在電動汽車、電池和充電器生產領域的競爭十分激烈。”
數字解讀
該宣導組織表示,如果 2035 年的目標得以維持,並且實施促進國內電動汽車生產的政策,到 2035 年,汽車產業鏈對歐洲經濟的貢獻將增長 11%。
報告還指出,到 2030 年,電池製造領域將新增超過 10 萬個就業崗位,到 2035 年,充電領域將新增 12 萬個就業崗位,這將抵消汽車製造業的崗位流失。
報告稱,目標減弱加上缺乏全面的產業政策,到 2035 年可能會使價值鏈的貢獻減少 900 億歐元(約合 1055 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