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Yoruk Bahceli 和 Dhara Ranasinghe 報導 隨著世界貿易的分裂和地緣政治的動盪引發對資金流動的重新思考,掌管著數萬億美元全球央行儲備的機構正考慮從美元轉向黃金、歐元和人民幣。
據官方貨幣與金融機構論壇(OMFIF)將於週二晚些時候發佈的一份報告稱,在剔除那些計畫減持黃金的央行後,每三家央行中就有一家計劃在未來一到兩年內增加黃金持有量,所涉資金規模總計達 5 萬億美元,這一比例為至少五年來最高。
這項對 75 家央行進行的調查於 3 月至 5 月期間展開,首次勾勒出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 4 月 2 日宣佈的關稅舉措所帶來的影響。這些舉措引發了市場動盪,美元和美國國債作為避險資產的價格也出現下跌。
黃金已獲各國央行以創紀錄的速度增持,預計長期來看還將進一步獲益,未來十年內,淨 40%的央行計畫增加黃金儲備。
“在各國央行多年創紀錄地大量購入黃金之後,儲備管理者們仍在加倍押注這種貴金屬,”官方貨幣與金融機構論壇(OMFIF)表示。
英國智庫“開放市場研究所”(OMFIF)稱,在去年的調查中,美元是最受歡迎的貨幣,而今年則跌至第七位。70%的受訪者表示,美國的政治環境讓他們不願投資美元,這一比例是一年前的兩倍多。
在貨幣領域,歐元和人民幣將從對美元的多元化進程中獲益最多。
據官方貨幣與金融機構論壇(OMFIF)對各國央行的調查,16%的受訪央行表示計畫在未來 12 至 24 個月內增加歐元儲備,歐元成為最受青睞的貨幣,這一比例較一年前的 7%有所上升,緊隨其後的是人民幣。
但在接下來的十年裏,人民幣更受青睞,預計淨有 30% 的央行會增加其持有量,其在全球儲備中的份額有望增至三倍,達到 6%。
另外,三位直接與外匯儲備管理者打交道的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他們認為歐元有可能在本十年末奪回 2011 年歐元債務危機後失去的外匯儲備份額。他們指出,自解放日以來,外匯儲備管理者對歐元的態度變得更加積極。
這意味著歐元區外匯儲備份額將從目前的約 20%回升至約 25%,這將是歐元區從債務危機中復蘇的一個關鍵時刻,這場危機曾威脅到歐元的存在。
瑞銀資產管理公司全球主權市場策略與諮詢業務主管馬克斯·卡斯特利(Max Castelli)對路透社表示,國慶日後,許多外匯儲備管理者紛紛致電詢問美元的避險地位是否面臨風險。
據我所知,這個問題以前從未有人問過,甚至在 2008 年那場嚴重的金融危機之後也沒有。
英國《金融時報》旗下智庫開放市場研究所(OMFIF)的調查顯示,預計到 2035 年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平均占比為 52%,仍將是第一大儲備貨幣,但低於目前的 58%。
歐元的時刻?
OMFIF 調查的受訪者預計,10 年後歐元在全球儲備中的份額將達到約 22%。
哈佛大學教授、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肯尼斯·羅格夫在 OMFIF 發佈報告前通過電子郵件對路透社表示:“未來幾年,歐元在全球儲備中的份額幾乎肯定會增加,這並非因為歐洲受到的評價大幅提高,而是因為美元的地位有所下降。”
但直接與儲備經理交流的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如果歐洲能夠增加其債券規模(目前遠低於 29 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市場規模),同時整合其資本市場,那麼歐洲就能更快地吸引到更高份額的儲備。
歐洲央行行長克裏斯汀·拉加德也呼籲採取行動,以增強歐元作為美元可行替代品的地位。
匯豐銀行全球央行業務主管伯納德·阿爾特舒勒表示,歐元是“目前唯一真正能對儲備水準產生重大影響的替代貨幣”。他還補充說,如果這些問題得到解決,歐元在全球儲備中的份額在 2 至 3 年內達到 25%是“切實可行的”。
歐盟是全球最大的貿易集團。其經濟規模遠超美元的其他競爭對手。資本管制限制了人民幣的吸引力。
變革的勢頭正在加快,歐洲已表明願意通過增加國防開支(包括更多地聯合借款)來減少對美國的依賴。德國正在加大投入,而歐盟也在努力重振其資本市場的整合工作。
英國智庫 OMFIF 對公共養老基金和主權財富基金進行的調查顯示,德國是最具吸引力的發達市場。
瑞銀資產管理公司的卡斯特利表示,他收到的有關歐元的問題多了很多,他估計到 2020 年代末,歐元在儲備中的占比可能會回升至 25%。
在最樂觀的一端,曾在債務危機期間負責歐洲央行市場操作的弗朗西斯科·帕帕迪亞估計,歐元可能在短短兩年內回升至 25%。
布魯蓋爾智庫高級研究員帕帕迪亞表示,他與之交流的儲備經理們比以往更願意考慮歐元。
2002 年至 2018 年擔任中國央行行長的周小川認為,歐元作為儲備貨幣的作用有可能增強。不過,他在最近一次會議的間隙表示,歐元還有“功課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