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N ZH-CN en EN
English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SKY ECONOMY NEWS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您當前的位置 : 科技 > 文章内容 返回
小米AI眼鏡首發體驗:對於國內用戶,這可能是更好的Meta Ray-Ban
发布:2025-06-27

昨晚的小米「人車家全生態發佈會」,除了萬眾矚目的 YU7,最受關注的就是壓軸的小米 AI 眼鏡。

從智能設備誕生之初,「解放雙手」就一直是科技品牌試圖解答的終極命題之一。從穀歌眼鏡的驚鴻一瞥,到近年來 Meta 等巨頭的持續探索,智能眼鏡始終承載著「挑戰手機作為個人中心設備」的野心。

然而,如何平衡前沿科技與日常時尚,一直是橫亙在所有廠商面前的難題——直到 Ray-Ban Meta 的出現並大獲成功,才給整個行業帶來了新的希望。「百鏡大戰」也隨之而來。

作為雷軍口中「下一個時代的個人智能設備」,小米 AI 智能眼鏡並未追求相對更加科幻的 AR 顯示功能,而是選擇了一條更務實、也更聚焦的道路——成為連接人與數字世界的時尚橋樑。

極客公園第一時間上手體驗了小米 AI 眼鏡。我們認為,無論是硬體工程的完成度,還是實際使用體驗,它都代表了目前國內同類產品的最高水準。

拿到小米 AI 眼鏡,第一感覺是它首先是一款好看的眼鏡。對於一款需要全天候佩戴在臉上的設備,任何花哨的功能都必須以優秀的工業設計為前提。

除了這些基礎考量,小米 AI 眼鏡外觀部分最核心的設計語言,是經典的惠靈頓鏡框(Wellington Frame)。相較於一些歐美品牌大膽的圓形設計,這種 D 型方框對亞洲人臉型的普適性更高,是一種內斂且不會過時的選擇。

配色上,除了沉穩的黑色,小米 AI 眼鏡還提供了玳瑁棕與鸚鵡綠兩款半透明鏡架,綠色的實際觀感,更是讓人聯想到小米經典的「透明探索版」手機,於低調中彰顯著獨特的科技質感。

「輕」對智能穿戴而言不是全部,但卻是決定用戶是否願意將眼鏡「全天佩戴」的關鍵。小米 AI 眼鏡在「輕」這個維度上做到了極致;裸框重量僅約 40 克。

即使配上定制鏡片,整體重量也能控制在 50 至 60 克。為了進一步提升佩戴舒適度,最大可 12 度外翻的轉軸設計,有效避免了傳統智能眼鏡因鏡腿粗壯而帶來的「夾頭感」。

小米 AI 眼鏡的鏡腿設計了最大可 12 度外翻的轉軸設計 |圖片來源:極客公園

當然,小米 AI 眼鏡最「巧」的設計,莫過於為鏡片賦予了新的生命力。除了與上海明月眼鏡合作為用戶提供專業的處方鏡片定制外,小米還引入了源於波音 787 舷窗的電致變色技術。

通過在鏡腿側邊滑動,用戶可以即時調整鏡片的遮光度,甚至在多色款上實現黑、粉、藍、紫等顏色的切換。相比傳統光致變色鏡片,這種主動式的電控調節無疑更靈敏、也更具未來感。

續航是智能眼鏡能否「全天候」的關鍵。小米 AI 眼鏡搭載了高通 AR1 與恒玄 BES2700H 的「一機雙芯」方案,配合與小米 15 Pro 同源的高密度矽負極電池技術,實現了約 8.6 小時的典型混合續航。

相比 Ray-Ban Meta 日常僅有四個小時續航的表現,不僅是翻倍的提升,在實際日常使用中,也約等於可以在一整天的輕度使用中,不再需要考慮是否要多帶一套充電設備的問題。

說到充電,相比 Ray-Ban Meta 以及目前市面上主流高端 AI 眼鏡所採用的眼鏡盒充當電池充電倉的設計,小米 AI 眼鏡在這一點上堪稱「極簡」,直接將 USB-C 介面設計在了鏡腿末端,同時完全沒有採用眼鏡盒觸點充電的設計。

小米 AI 眼鏡充電/數據傳輸使用的 USB-C 介面在鏡腿末端 |圖片來源:極客公園

這一設計是否實用見仁見智;對我而言,直接把數據線插進眼鏡充電,仍然是相對不那麼自然的使用體驗,我更習慣自然將眼鏡放在收納盒即可完成充電的方式,但小米 AI 眼鏡這樣設計的好處,在於你可以完全不用考慮在長期外出時多帶一個充電盒這件事,這一點對於電子設備已經非常多、難以管理的數碼極客來講,或許同樣非常重要。

如果說現階段智能眼鏡最獨樹一幟的功能是什麼,那毫無疑問是拍攝和錄製第一人稱視角的照片與視頻。它提供了一種 100% 解放雙手的、無可替代的創作方式。

同時,相機作為直接對標 Meta 的核心功能,小米將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相機上。1200 萬像素的 IMX681 感測器,最高支持 2K 30 幀視頻錄製,並配備了 EIS 電子防抖。

眾所周知,作為不帶顯示功能的拍照設備,AI 眼鏡如何確保在沒有拍攝預覽的前提下,足夠直覺地拍出用戶想要的畫面至關重要。

相比 Ray-Ban Meta,採用同款 ID 設計的小米 AI 眼鏡在防抖性能上略遜一籌,在移動更加頻繁的眼鏡設備上,出現的結果便是無法準確設置快門速度,導致畫面模糊的情況。

但小米 AI 眼鏡採用了橫置而非 Ray-Ban Meta 縱向佈置感測器的設計,因此實際拍攝出的畫面為資訊更加豐富的橫向比例畫面。

除了拍照錄影,小米 AI 眼鏡的另一個重要角色是:一個時刻線上的「小愛同學」伴侶。這讓它從一個「記錄工具」進化為了一個「交互設備」。

依託小愛同學成熟的語音能力,精准的識別與交互自然不在話下。而在此基礎上,小米賦予了它兩大核心 AI 功能:即時翻譯與無感錄音。

在翻譯方面,小米 AI 眼鏡目前支持中文與英、日、韓等十種語言的互譯,是市面上支持語言最多的智能眼鏡產品之一,對於跨國交流和旅行場景來說極為實用。

而在會議或採訪場景中,它可以配合手機錄音 App,實現無感錄音和人位錄音。回放時,聲音的臨場感更強,而錄音過程的打擾性則遠低於舉起一部手機。

當然,作為小米生態內的一環,你也可以在眼鏡端使用小米智能生態,以及多模態小愛識別能力,這些在日常場景中的智能化能力,也是考驗智能眼鏡品牌綜合實力的重要部分。

這也是我覺得小米 AI 眼鏡體驗最好的部分之一:眾所周知因為 Ray-Ban Meta 從未在中國發佈,同時 Meta AI 對於非官方銷售地區的使用限制也越來越多,一個能正常使用、並且足夠智能的多模態 AI 助手,足以給長期使用 Ray-Ban Meta 的用戶一點小小的「這裏是中國」震撼。

對於小米手機/智能設備生態用戶來講,「主場」這個詞顯然代表著更多。它真正的「殺手鐧」,是作為澎湃生態中的一環,打破了設備的壁壘。

在微信、QQ 視頻通話時,你可以通過 HyperOS 的相機流轉功能,讓眼鏡接管視頻通話的攝像頭。瞬間擁有你的視角,實現真正的「換位觀察」。

更精彩的是,這套玩法被延伸到了直播領域。小米與嗶哩嗶哩、抖音、快手、小紅書等主流平臺達成合作,使用小米 AI 眼鏡搭配小米手機,就能進行第一人稱直播。極大地簡化了以往需要複雜推流設備的流程。

但對於眼鏡這樣的小體積智能設備來講,散熱與功耗對目前的硬體仍然有不小的局限性,在無線連接直播的場景下最高分辨率被限制在了 720p,同時實際使用續航也大幅降低至 30-40 分鐘,因此小米 AI 眼鏡同時也提供了有線連接手機完成數據串流的選項。

或許你已經注意到了,小米 AI 眼鏡並沒有追求一步到位的 AR 革命。它的策略非常清晰:與其描繪一個遙遠的科幻未來,不如先打造一款在當下就足夠好用、好看、好玩的智能配飾。

這是一款充滿小米式務實主義的產品。它將成熟的技術(惠靈頓鏡框、小愛同學、澎湃生態)與前沿的創新(電致變色鏡片、直播流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小米 AI 眼鏡適合那些追求高效與便捷的生態用戶、渴望用新視角記錄與分享生活的視頻創作者,以及所有希望將科技無縫融入日常穿搭的時尚先鋒。

至於 1999 元的起售價,或許這個價格對不少人來講「不那麼極致」,但對於如今大廠紮堆選相同價位段的 AI 眼鏡領域,這個定價策略,也更顯現出小米 AI 眼鏡作為第一代產品,試水的同時也追求長期發展的戰略。

從這個角度來講,小米 AI 智能眼鏡並非要掀起一場顛覆性的技術革命,而是作為「人車家全生態」棋局中的關鍵落子,以一種更親和、更實用的姿態,讓智能生活,真正「戴」在眼前。

來源:中國財聯社

上一篇:日本“米荒”現緩解跡象 米價跌至逾3個月低位
下一篇:雷克薩斯新能源專案在上海金山開工,預計明年竣工、後年投產
相關推荐
  • 隨著人工智慧應用程式的發展,OpenAI 推出了 ChatGPT 代理來處理任務
    链接阅读
  • 隨著對計算能力需求的不斷增長,OpenAI 將穀歌列為雲合作夥伴
    链接阅读
  • 國內首個低空飛行器風洞啟用
    链接阅读
  • 影目CEO楊龍昇:小米入局AI眼鏡是好事,大家銷量翻了兩三倍
    链接阅读
  • 又一個“首次”!中國天眼FAST再傳好消息
    链接阅读
  • 單筆最大,阿聯酋企業10億美元採購中國“空中計程車”
    链接阅读
  • Meta 的紮克伯格承諾投入數千億美元用於人工智慧數據中心,以推動超級智能發展
    链接阅读
  • 中國工業機器人出口躍居全球第二!機器人企業潮湧港股IPO 行業資本化進程提速
    链接阅读

歡迎瀏覽閱讀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

投稿郵件:
news@skyeconomymedia.com

美國明年擔任二十國集團輪值主席國時,有意對二十國集團進行“回歸基礎”的改革

2025-07-18

特朗普的關稅陰雲籠罩南非G20財長會議

特朗普削減援助後,美國援助人員數周來努力遊說以保食品庫存不被銷毀

2025-07-17

特朗普對印尼商品徵收19%關稅,歐盟準備採取報復措施

2025-07-16

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消費者緊縮開支,美國關稅風險加劇

2025-07-15

特朗普要求更多讓步,歐盟暫緩對美國加征關稅採取反制措施

關於我們

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是一家專注於提供英中兩國最新資訊的新聞媒體,作為英中新聞分享的領導者,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個全球化、多元化的新聞環境,旨在搭建東西方文化橋樑,連接同一星空下的每一處角落。

聯絡我們

編 輯 部:KINGTON UNITED KINGDOM HR5 3DJ
電子郵箱:skyeconomyandmediagroup@gmail.com

總编寄语

穿越天際,照亮世界,星空新聞,不負每一份關注。
友情:英國駐中國大使館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 新華網 中國日報 鳳凰網 中國僑網 歐洲時報 俄羅斯龍報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2023 SE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