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N ZH-CN en EN
English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SKY ECONOMY NEWS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您當前的位置 : 公司 > 文章内容 返回
OpenAI 200億美元融資期限已到,微軟談判陷入僵局
发布:2025-06-20

據記者報導,OpenAI正在爭分奪秒地重組其業務——如果該公司希望保住由軟銀牽頭的數十億美元投資的一部分,並更好地控制其收入分配方式,那麼重組是必須的。

該計畫要求OpenAI將其營利性部門轉型為由其非營利性母公司監管的公益機構。如果該公司未能在年底前達成協議,其400億美元融資中的一半可能會化為泡影。但據報導,OpenAI最大的障礙來自其最親密的投資夥伴:微軟(MSFT)。

繼 2019 年和 2021 年的支出之後,這家雲計算巨頭於 2023 年向 OpenAI 投資了 100 億美元。這項投資使微軟獲得了 OpenAI 營利性業務的大部分股權,同時還獲得了對 OpenAI 在 Azure 上的應用程式編程介面 (API) 和模型的獨家訪問權、收益分成安排以及對 OpenAI 知識產權的使用權,有效期至 2030 年。

此次合作對微軟來說是一個利好消息,它受益於能夠將 OpenAI 的技術出售給客戶。在微軟 2024 財年,包括 AI 雲服務在內的智能雲部門為公司 2450 億美元的總收入貢獻了 1050 億美元。

然而,OpenAI 在尋求重組業務的同時,也希望擺脫其認為與微軟交易中一些較為苛刻的條款。目前,兩家公司就新協議的條款陷入了爭執。不幸的是,如果沒有微軟的支持,OpenAI 就無法推進其盈利計畫。

《華爾街日報》本週報道稱,兩家公司就新的營利性結構進行的談判已經變得非常激烈,以至於 OpenAI 考慮要求反壟斷監管機構介入,以查找其與微軟的協議中潛在的競爭障礙。

週三,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稱,微軟願意完全放棄談判。

微軟和 OpenAI 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表示:我們建立了長期、富有成效的合作夥伴關係,為每個人帶來了卓越的人工智慧工具。談判仍在進行中,我們樂觀地認為,未來幾年我們將繼續攜手共進。

OpenAI 不僅希望改變現有協議的條款。據彭博社報導,該公司還希望阻止微軟獲取其斥資 30 億美元收購 AI 編碼工具 Windsurf 的技術。

另一個主要問題是微軟將在 OpenAI 重組後的業務中擁有多少股權。《金融時報》報導稱,這家科技巨頭已提出放棄股權,以換取未來技術的使用權。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法學教授吉爾·霍維茨表示,談判中的權力平衡取決於 OpenAI 和微軟之間的合同細節。

霍洛維茨解釋說:微軟的權力取決於其與 OAI 達成的協議,而這些協議並未公開。儘管如此,這家非營利組織仍有責任以符合 OAI 具有約束力的慈善宗旨的方式控制這些決定。

微軟已經修改了與 OpenAI 協議的至少一部分。在 OpenAI 於 1 月份與甲骨文 ( ORCL ) 和軟銀 (SoftBank)合作啟動“星際之門” (Project Stargate) 數據中心計畫後,微軟放棄了 OpenAI 使用其 Azure 平臺的獨家權利。

隨著 OpenAI 雲服務的容量不斷擴大,微軟現在擁有優先購買權。

OpenAI 於 2015 年以 OpenAI Inc. 的名義作為非營利組織成立,這體現了其促進人類進步而非追求利潤的使命。

2019 年,事情變得更加複雜,當時 OpenAI 首席執行官 Sam Altman 和他的團隊創建了一家營利性子公司來籌集外部風險投資,其中包括來自微軟的數十億美元資金。

其結構是這樣的:從技術上講,該營利性子公司由 OpenAI 員工和投資者擁有的控股公司所有,仍然由非營利組織及其董事會控制,而其最大的支持者微軟則沒有董事會席位和投票權。

OpenAI 曾希望擺脫非營利組織的身份,以吸引更多投資者,並與現有投資者重新談判。此舉也將使其擺脫履行其最初組織宗旨的法律責任:以最有可能造福人類的方式推進數字智能。

兩大障礙阻礙了 OpenAI 將其非營利母公司轉變為營利性企業。

一是,非營利組織OpenAI依法必須獲得公平的市場價值才能出售其資產。OpenAI在3月份的最新一輪融資中估值達3000億美元。

對非營利組織的不公平補償可能會使 OpenAI 面臨法律挑戰,尤其是來自州檢察長和非營利組織註冊地特拉華州的挑戰。

該公司還面臨著 OpenAI 聯合創始人埃隆·馬斯克 (Elon Musk) 對該非營利組織董事會成員及聯合創始人薩姆·奧特曼 (Sam Altman) 提起的訴訟。馬斯克試圖阻止 OpenAI 轉型為營利性企業。該訴訟已進入庭審階段。

來源:中國雅虎財經

上一篇:“AI教父”:AI將取代多數白領工作 藍領職業或成避風港
下一篇:榮耀與中國移動達成AI終端戰略合作
相關推荐
  • 荷蘭宣佈中止干預安世半導體 別高興的太早:控制權並未歸還
    链接阅读
  • 破紀錄!小米汽車一年半盈利,比特斯拉快十倍
    链接阅读
  • 快手三季度營收增長14%,預計可靈AI全年收入達10億元
    链接阅读
  • 雲端GPU全部售罄!英偉達上財季淨利增六成,黃仁勳強調沒有看到AI泡沫
    链接阅读
  • 理想增程車型明年史詩級換代:L9頂配用上73度大電池、價格不漲
    链接阅读
  • 愛奇藝三季度轉虧:會員服務營收下滑,稱廣電21條利好信號清晰
    链接阅读
  • 拼多多三季度營收增9%:不會過分關注短期行業動向和競爭對手一舉一動
    链接阅读
  • 大悅城控股擬抵押西單大悅城,向招商銀行申請33億元貸款
    链接阅读

歡迎瀏覽閱讀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

投稿郵件:
news@skyeconomymedia.com

中國總理對尚比亞進行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訪問,西方國家競相爭奪投資立足點

2025-11-19

歐盟實施配額限制鐵合金進口

中國C919客機亮相迪拜天空 力爭贏得海灣買家青睞

2025-11-18

德國財長抵達北京,貿易鴻溝擴大,供應鏈動盪

2025-11-17

日本尋求平息與中國不斷升級的臺灣爭端

特朗普削減牛肉、咖啡等食品關稅 應對通脹擔憂加劇

關於我們

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是一家專注於提供英中兩國最新資訊的新聞媒體,作為英中新聞分享的領導者,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個全球化、多元化的新聞環境,旨在搭建東西方文化橋樑,連接同一星空下的每一處角落。

聯絡我們

編 輯 部:KINGTON UNITED KINGDOM HR5 3DJ
電子郵箱:skyeconomyandmediagroup@gmail.com

總编寄语

穿越天際,照亮世界,星空新聞,不負每一份關注。
友情:英國駐中國大使館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 新華網 中國日報 鳳凰網 中國僑網 歐洲時報 俄羅斯龍報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2023 SE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