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13日,據《金融時報》報導,OpenAI最近達成的一系列重磅交易,使其本已複雜的所有權結構再添一層新變數,也讓外界更加不確定其實力雄厚的股東們最終將於何時、以何種方式獲得回報。
根據一項員工股份出售交易,OpenAI在本月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非上市公司,估值達到5000億美元。與此同時,它還與晶片製造商英偉達、AMD達成了價值數以十億美元計的交易。這些交易將幫助OpenAI實現在未來幾年部署1萬億美元算力的宏偉目標。
但是,知情人士稱,OpenAI對資金的無盡需求意味著其投資者將在後續融資過程中面臨股權被進一步稀釋的局面,包括微軟、軟銀以及喬什·庫什納(Josh Kushner)旗下興盛資本。
對於OpenAI來說,實現公司願景的關鍵在於與其最大投資方微軟進行的談判,內容涉及將公司轉變為更傳統的營利性企業結構。轉為營利性結構是企業上市前的必要步驟,這也是投資方最有可能獲得豐厚回報的途徑。
目前,OpenAI投資者享有利潤分成權。若OpenAI轉型成功,他們將轉而獲得OpenAI營利性子公司的股權。
據知情人士透露,作為早期投資者,微軟迄今為止已向OpenAI投資超過130億美元,在新的結構下將成為持股約30%的最大單一股東。員工與OpenAI非營利性母公司持股比例將各占近30%。按OpenAI當前估值計算,這兩部分股權價值均接近1500億美元。
知情人士稱,在新的結構下,OpenAI非營利母公司將不再擁有特殊股東權利。取而代之的是,它將擁有提名營利性子公司董事的權力。這一安排旨在安撫加州和特拉華州的總檢察長,以免他們認為該轉型削弱了OpenAI的慈善使命,從而阻止轉型。
知情人士表示,OpenAI CEO薩姆·奧特曼(Sam Altman)預計也將獲得股份,但相關安排要在公司完成轉型後才會進行談判。目前並沒有關於奧特曼獲得股權的具體討論。
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2015年OpenAI成立初期捐贈了大約4500萬美元,但由於這筆資金屬於捐贈性質,他不會獲得任何股權。馬斯克正提起訴訟,試圖阻止這一轉型,他認為此舉背離了OpenAI的創立使命。
知情人士稱,最終的持股比例和安排仍取決於OpenAI、微軟、各州總檢察長以及其他投資者之間的一系列談判結果。
來源:中國鳳凰網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