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N ZH-CN en EN
English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SKY ECONOMY NEWS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您當前的位置 : 科技 > 文章内容 返回
Memo 家庭機器人亮相,會做咖啡、疊衣服、打掃衛生
发布:2025-11-21

11 月 20 日消息,據 Wired 報導,在美國加州山景城的一間開放式廚房裏,一款名為 Memo 的新型家庭機器人正在展示它的技能,它會做咖啡、疊衣服、打掃衛生。雖然其動作稱不上風馳電掣,但對於一臺機器而言,其表現已足夠驚豔。

據记者瞭解,Memo 是初創公司 Sunday Robotics 的最新作品,外觀極具親和力,頗似皮克斯電影《瓦力》(Wall-E)中的角色:通體潔白的機身,兩條靈活的手臂,一張友好的卡通面孔,甚至還俏皮地戴著一頂紅色棒球帽,其身高一米七,體重大概 77 公斤。與全尺寸人形機器人不同,Memo 摒棄了複雜的雙腿設計,採用輪式底座進行移動,並通過滑動底座上的中央立柱來調節自身高度。

在演示現場,Memo 回應了“製作一杯意式濃縮咖啡”的指令。它滑行至操作臺,使用鉗狀的雙手緩慢而精准地完成了全套動作:填粉、壓粉、安裝手柄、放置咖啡杯、按下啟動鍵,最後取出熱騰騰的咖啡。

“我們希望製造出的機器人能將人類從洗衣、洗碗等繁瑣雜務中徹底解放出來,” Sunday Robotics 聯合創始人兼 CEO Tony Zhao 在機器人遞上咖啡時說道。

雖然製作咖啡聽起來並不稀奇,但在一個真實、淩亂的家庭廚房中完成這一任務,對機器人來說難度極高,要求機器人具備識別不同物體、判斷抓取方式以及正確使用工具的綜合能力。目前的工業機器人大多只能在嚴格控制的環境中重複單一動作,無法像人類一樣應對突發變化。

除了製作咖啡,Memo 還展示了更高級的靈巧度:將餐桌上的玻璃杯清理到洗碗機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是,Memo 竟然能單手同時抓握兩只玻璃杯,用拇指和食指夾住一只,再用手掌其餘部分握住另一只。

Memo 這種類似人類的靈巧性,源於 Sunday Robotics 在數據採集方式上的創新。

目前的機器人訓練通常依賴遙操作(teleoperation),但 Sunday 採用了一種更直觀的方法:他們聘請遠程工作人員佩戴特製的感應手套(每雙成本約 400 美元)來模擬家務操作。這種手套能提供比傳統手柄更精准的訓練信號。這些由人類演示生成的動作數據,隨後被輸入到 AI 模型中,結合機器人的感測器數據來控制其運動。Sunday 表示,這項數據收集工作產生了近 1000 萬集真實家務數據,公司稱其在多樣性和規模上都是家庭機器人中無可匹敵的數據集。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機器人專家 Ken Goldberg 對此評價道:“這是一種非常令人興奮的家庭機器人變體,設計優美,且數據採集方式更加智能化。”

Sunday Robotics 堅持走“全棧自研”路線,既製造硬體,也訓練讓系統具備學習能力的模型。Zhao 坦言:“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

隨著大語言模型(LLM)展現出理解指令和場景的能力,機器人行業正迎來一波樂觀情緒。研究人員希望通過收集海量的動作數據(如撿杯子、疊衣服),能催生出更通用的機器人智能。

Sunday Robotics 的團隊背景堪稱豪華。CEO Tony Zhao 曾參與斯坦福大學的 Mobile ALOHA 專案(低成本移動遙操作系統的先驅),CTO Cheng Chi 則是斯坦福、哥倫比亞大學和豐田研究所合作專案的核心成員,該專案展示了如何用低成本設備收集家務數據。

Tony Zhao 稱:“最強大的 AI,如 ChatGPT,是基於整個互聯網訓練的。但機器人領域並沒有‘互聯網’這樣現成的數據源。”

目前,包括 Physical Intelligence、Skild 和 Generalist 在內的多家初創公司都在競相開發能適應新環境的機器人模型。Sunday Robotics 憑藉其來自特斯拉和 Google DeepMind 的資深團隊,贏得了投資者的青睞。

Sunday Robotics 計畫於明年向 Beta 測試用戶提供 Memo。這項試點計畫將驗證機器人在真實家庭環境中的可靠性,那裏有孩子、寵物和無法預料的混亂。

Zhao 設想,就像早期的家用電腦一樣,Memo 最初可能會吸引那些願意擁抱未來科技、能容忍產品初期“粗糙感”的極客用戶。未來,用戶甚至可以親自教機器人學習新技能。

或許,真正能幹的家庭機器人時代已近在咫尺。雖然現在說普及還為時尚早,但至少目前,Memo 已經能為你端上一杯像樣的濃縮咖啡了。

來源:中國IT之家

上一篇:全系綜合續航1602公里 起售價30.98萬元 小鵬X9超級增程正式上市
下一篇:穀歌DeepMind挖角波士頓動力前CTO,欲打造機器人界的“安卓”
相關推荐
  • 穀歌DeepMind挖角波士頓動力前CTO,欲打造機器人界的“安卓”
    链接阅读
  • 中國首個足球全棧AI總指揮中心點亮,中足聯攜手聯想打造
    链接阅读
  • OpenAI推出GPT5.1-Codex-Max編程模型 專為長時間運行的任務打造
    链接阅读
  • Meta“分割一切”模型強勢升級!“聽懂人話”,處理含上百物體一張圖僅需30毫秒
    链接阅读
  • 斯坦福最火機器人的開發者創業了
    链接阅读
  • AI“編舞師”破譯人類大腦如何欣賞舞蹈
    链接阅读
  • 英特爾:1.8納米制程工藝AI PC平臺已投入量產
    链接阅读
  • 類人機器人里程碑:科學家研製出可切換角色的“全能”人工神經元
    链接阅读

歡迎瀏覽閱讀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

投稿郵件:
news@skyeconomymedia.com

特朗普國會選區重劃計畫受阻,助推民主黨

2025-11-21

中國總理對尚比亞進行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訪問,西方國家競相爭奪投資立足點

2025-11-19

歐盟實施配額限制鐵合金進口

中國C919客機亮相迪拜天空 力爭贏得海灣買家青睞

2025-11-18

德國財長抵達北京,貿易鴻溝擴大,供應鏈動盪

2025-11-17

日本尋求平息與中國不斷升級的臺灣爭端

關於我們

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是一家專注於提供英中兩國最新資訊的新聞媒體,作為英中新聞分享的領導者,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個全球化、多元化的新聞環境,旨在搭建東西方文化橋樑,連接同一星空下的每一處角落。

聯絡我們

編 輯 部:KINGTON UNITED KINGDOM HR5 3DJ
電子郵箱:skyeconomyandmediagroup@gmail.com

總编寄语

穿越天際,照亮世界,星空新聞,不負每一份關注。
友情:英國駐中國大使館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 新華網 中國日報 鳳凰網 中國僑網 歐洲時報 俄羅斯龍報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2023 SE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