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Casey Hall 報導 中國泡泡瑪特執行董事兼聯席首席運營官司德在接受路透社罕見採訪時表示,該公司正在借鑒迪士尼的成功經驗,將萌態十足的“Labubu”爆款玩偶的銷售熱潮轉化為長期成功。
泡泡瑪特已經做到了許多人認為不可能的事——讓洛麗塔(Labubu)成為首個憑藉情感和創意魅力而非性價比贏得全球受眾的中國產品。
現在它旨在利用藝術玩具的成功獲利。
“我們從迪士尼那裏學習已久。實際上,迪士尼的巨大價值在於其能夠長期運營知識產權(IP),甚至長達 100 年,”施說,並以近一個世紀前作為卡通形象創作的米老鼠為例。
儘管分析師質疑泡泡瑪特對“Labubu”這一形象的依賴,以及隨著該玩具熱度的必然下降,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但泡泡瑪特自身仍認為圍繞這一角色開發內容、娛樂專案、主題公園以及更多周邊產品有著巨大潛力——就像迪士尼對其最熱門的知識產權所做的那樣。
在該公司高管自 2022 年以來首次接受外國媒體採訪時,Si 沒有給出時間表或投資估算。
他表示,泡泡瑪特近期的重點並非是尋找下一個“爆款”,而是要為“Labubu”投資打造“更優質的產品、尋找更好的合作、開發內容、主題公園、店鋪展示”,最終目標是擁有 5 到 10 個像“Labubu”一樣具有長期潛力的 IP。
拉布布悖論
Labubu 的全球成功使得這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股價今年迄今已上漲近 200%,泡泡瑪特目前的市值已超過孩之寶、美泰和三麗鷗的總和。
諮詢公司 Mad 的中國區管理合夥人路易斯·胡達特(Louis Houdart)表示:“泡泡瑪特正在兜售一種生活方式,消費者之所以購買,是因為他們想成為其中的一部分。”他還補充說,其利潤率可與一些奢侈品牌相媲美。
這也刺激了中國火熱的藝術玩具行業的投資,加大了市場領軍企業泡泡瑪特的競爭壓力。
據中國市調平臺“行業世界”7 月的估計,中國藝術玩具市場今年的營收有望超過 1200 億元人民幣(約合 168.5 億美元),占全球市場的 35% 以上,並在中國保持兩位數的增長。
儘管泡泡瑪特並未單獨公佈洛麗塔(Labubu)的銷售額,但其所屬系列“怪物”在今年上半年的營收中占比近 35%,這引發了外界對公司對這一角色依賴程度的質疑。
拉布布的走紅帶動了摩莉、骷髏熊貓和哭娃等同系列產品的銷售(上半年每個單品的銷售額都超過了 10 億元),但也激發了消費者對泡泡瑪特其他產品的興趣。
“由於泡泡瑪特的成功,現在有更多的有錢人想要投資這個行業。你看,現在有很多新公司,而且肯定有越來越多的藝術家試圖通過 IP 來賺錢。”24 歲的 Runyu 說道,他是中國首個藝術玩具設計競賽真人秀節目的冠軍。
中國其他主要的藝術玩具零售商包括 52Toys 和名創優品,它們過去主要依靠從迪士尼和三麗鷗等公司獲得授權的知識產權,但現在正加大原創知識產權開發的投入,並與藝術玩具設計師建立合作關係。
“泡泡瑪特為中國的其他藝術玩具行業開闢了一條道路,”與名創優品合作的藝術玩具公司之一四目工作的知識產權負責人周俊宇說道。
泡泡瑪特研究過迪士尼,中國其他公司也研究過泡泡瑪特。迪士尼模式能否幫助其擊退日益激烈的競爭尚不明朗。
晨星公司分析師張傑夫表示:“我們都知道迪士尼的套路,總體來說相對容易複製,但其成功卻難以效仿。我的意思是,與迪士尼和三麗鷗這樣的老牌 IP 運營商相比,泡泡瑪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也存在執行風險。”
成功的基礎
三位泡泡瑪特的現任和前任員工表示,泡泡瑪特旗下“Labubu”(羅布羅思)的成功並非一蹴而就,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王寧過去十年間所做出的戰略決策。他們因未獲授權接受媒體採訪而不願透露姓名。
2010 年,年僅 23 歲的王在北京開了一家時尚的生活方式商店,此前他已經有過一系列創業經歷。
幾年之內,他發現收藏玩具占了很大一部分收入,於是決定專注於藝術玩具。
據兩位前員工透露,王寧還意識到泡泡瑪特需要擁有其銷售的 IP,這促使他找到了肯尼·王——Molly 的設計師,Molly 有著標誌性的嘟嘴臉。
2016 年,當王第一次找上這位香港的黃先生時,他態度冷淡,但最終還是同意進行一次合作嘗試。
在最艱難的那幾年,庫存是我最大的擔憂,後來王寧出現了。他首先解決了我的庫存問題,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把庫存全部賣光了,”黃冠雄告訴路透社。黃冠雄將 Molly 的區域授權交給了泡泡瑪特,成功仍在延續。Labubu 於 2019 年在泡泡瑪特首次亮相。
“每次他們都能取得顯著的成績和進步,以至於我最終傾盡了所有。”黃(王)說道。
泡泡瑪特的“盲盒”零售策略——消費者花約 10 至 20 美元購買一個包裝盒,但不知道裏面具體是哪款玩具——以及其專注於吸引年輕女性的卡通形象,這一高消費群體此前在藝術玩具行業基本被忽視,這兩點是其成功的關鍵所在,泡泡瑪特內部人士向路透社透露。
“我不會說他們的模式百分之百正確,即每個 IP 都會大獲成功,但我認為憑藉他們所擁有的經驗,他們成功的幾率會比大多數公司都高。”有人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