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N ZH-CN en EN
English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SKY ECONOMY NEWS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您當前的位置 : 科技 > 文章内容 返回
DeepSeek能消除電力焦慮嗎
发布:2025-03-21

在科技革命和能源革命交匯的大時代,要破解AI與電力的矛盾,需在技術、政策與市場三者之間找到支點。未來的勝負手,不在於“省電”或“發電”的單點突破,而在於能否構建一個“效率—需求—可持續”的動態平衡系統。

中國人工智能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的橫空出世,像一顆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全球科技與能源市場的雙重漣漪。其發佈的開源大模型堪稱“低成本、高效率”的典範,僅用超低訓練成本和能耗,便實現了一流性能。一時間,歐美晶片巨頭股價震盪,輿論場爭論不休:電力還會是AI發展的緊箍咒嗎?

DeepSeek的突破,本質上是一場“減法革命”。它通過輕量化模型架構和開源策略,大幅降低了訓練與部署成本,讓中小企業也能輕鬆搭建AI系統。傳統AI巨頭訓練同等模型的成本是其10倍,而DeepSeek模型的能耗僅為行業平均值的零頭。

AI的“電力焦慮”,第一次被技術撕開了一道裂縫。這種效率提升直接動搖了能源市場的預期。此前,行業普遍認為AI將推動電力需求爆發式增長——美國預測到2030年數據中心用電量將翻番,甚至占總需求的12%。但隨著DeepSeek問世,讓“AI必催生電力饑荒”的邏輯遭到質疑。一些業內人士認為,電力需求增長的預測可能需要重新計算。

然而,技術省電未必等於總量省電。這裏藏著一個經濟學陷阱——傑文斯悖論:1865年,經濟學家威廉·斯坦利·傑文斯提出,當技術進步提高了效率,資源消耗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激增。例如,瓦特改良的蒸汽機讓煤炭燃燒更加高效,但結果卻是煤炭需求飆升。

DeepSeek也可能引發類似效應,省下的每千瓦時電,都可能變成點燃新需求的火種。

一來,門檻降低,需求激增。中小企業、科研機構甚至個人開發者湧入AI領域,分佈式數據中心遍地開花,總能耗可能不降反升。二來,應用場景爆發。更便宜的AI將滲透醫療、教育、製造等傳統領域,催生海量新需求。考慮到AI擴展性是無限的,能耗可能呈指數級躍升。DeepSeek短期緩解了單位能耗壓力,但長期可能因技術門檻降低而推高整體電力需求。若放任市場野蠻生長,可能在某個時刻帶來嚴重的電力短缺,最終導致相關產業發展受限。

雖然無法阻擋電力需求大幅攀升,但也不必過於沮喪。DeepSeek的出現依然賦予了能源轉型更多希望。過去一段時間,能源企業對接入DeepSeek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中國石油昆侖大模型已正式完成DeepSeek大模型私有化部署,為昆侖大模型優化應用效果、縮短研發週期、構建健康生態提供了新引擎。中國國家電網旗下國網信通產業集團研發的模型服務雲平臺,也已全面接入DeepSeek大模型,二者深度融合將提高平臺智能化生產能力,提升電網數位化專案研發效率。中國石化、中國海油等能源央企也相繼宣佈接入DeepSeek開源大模型。

在科技革命和能源革命交匯的大時代,要破解AI與電力的矛盾,需在技術、政策與市場三者之間找到支點。

在技術端,核心辦法是降低晶片和演算法的耗電量。更先進的生產工藝可以大幅降低處理器能耗,根據庫梅定律,每隔18個月,相同計算量所需要消耗的能量會減少一半。從1946年第一臺電子電腦誕生至今,相同的計算量所需能耗僅是當時的數萬分之一。即便在能耗一降再降的今天,依然可以通過晶片能效提升、演算法優化與邊緣計算結合,進一步壓縮單位能耗。

在政策端,需引導數據中心盡可能使用低碳的可再生能源,推動綠色電力與算力一體化融合發展。鼓勵各類算力資源向國家樞紐節點聚集,避免低效重複投資。設立AI能效標準,防止低效模型氾濫。

在市場端,高度靈活的電力交易機制是關鍵。可鼓勵分佈式新能源參與綠電交易,引導數據中心通過參與綠電綠證交易等方式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以優化資源配置,降低用電成本。

AI與電力,註定將是一場交替前行的馬拉松。DeepSeek的崛起,揭開了AI與能源關係的新篇章,它證明電力未必是絕對瓶頸,但若放任技術狂歡,也可能埋下新的隱患。未來的勝負手,不在於“省電”或“發電”的單點突破,而在於能否構建一個“效率—需求—可持續”的動態平衡系統。

來源:經濟日報

上一篇:中國水稻種植技術助力岡比亞農業發展
下一篇:小型機器人漫步萬米深海
相關推荐
  • 電動汽車永不斷電!法國高速公路測試“邊開邊充”技術:暫態功率達300千瓦
    链接阅读
  • 穿在腳上的“電動自行車”:耐克推出全球首款動力鞋系統
    链接阅读
  • 穀歌AI晶片獲大單:Anthropic將使用100萬個TPU訓練大模型
    链接阅读
  • “水下幽靈”問世!西工大研製透明仿生水母機器人:功耗僅28.5毫瓦
    链接阅读
  • 首個全國產!兆芯、聯想開天聯合打造AI教室:螢幕巧妙
    链接阅读
  • 中國首顆海洋鹽度探測衛星完成在軌測試,功能、性能均滿足或優於設計指標
    链接阅读
  • 蘋果A20晶片首發臺積電2nm工藝,單顆成本預估280美元
    链接阅读
  • OpenAI發佈流覽器ChatGPT Atlas,挑戰穀歌
    链接阅读

歡迎瀏覽閱讀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

投稿郵件:
news@skyeconomymedia.com

東盟峰會將接待特朗普,中美尋求避免貿易戰升級

2025-10-24

日本高市早苗面臨特朗普訪日帶來的國防抱負早期考驗

特朗普將赴韓國會晤習近平 作為亞洲之行環節

日本新執政聯盟計畫大規模支出,但不支持安倍經濟學2.0

2025-10-23

同花順前三季度淨利增85%,員工持股平臺已減持69萬股至少套現2.49億元

日本新首相將以皮卡車和大豆爭取特朗普支持

2025-10-22

關於我們

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是一家專注於提供英中兩國最新資訊的新聞媒體,作為英中新聞分享的領導者,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個全球化、多元化的新聞環境,旨在搭建東西方文化橋樑,連接同一星空下的每一處角落。

聯絡我們

編 輯 部:KINGTON UNITED KINGDOM HR5 3DJ
電子郵箱:skyeconomyandmediagroup@gmail.com

總编寄语

穿越天際,照亮世界,星空新聞,不負每一份關注。
友情:英國駐中國大使館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 新華網 中國日報 鳳凰網 中國僑網 歐洲時報 俄羅斯龍報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2023 SE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