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科幻作品中,無論是《星際迷航》《銀河帝國》還是《三體》,核聚變都被設定為宇宙探索的能源基礎。而如今,曾經的幻想已經不再遙不可及。權威專家認為,人工智慧的未來歸根結底是能源問題,而核聚變是最可能的 […]
目前大部分可能支撐未來計算硬體的基礎研究都來自中國學者。如果中國學者在這方面的工作能發展成商業應用,美國可能很快會發覺自己無法通過出口管制來保持在高性能晶片設計和生產方面的競爭優勢。 這項分析研究工作 […]
中國正在積極擁抱開源人工智慧(AI)模型,這一趨勢推動國內人工智慧技術的普及與創新,有人甚至稱這是該領域的“安卓時刻”。 這場開源革命由人工智慧初創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引領。該公司今年早些 […]
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農業始終是文明的基石與生存的命脈。當全球農業面臨氣候變化與資源枯竭的雙重擠壓時,科學家們努力從宇宙中尋找解決方案。 天體生物學這門研究生命在宇宙中起源與演化的科學,通過揭示植物在微 […]
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康奈爾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深度融合光子技術與先進的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電子技術,攜手研製出一款新型三維光電子晶片。這款晶片實現了前所未有的數據傳輸能效及帶寬密度,為研發下一代人工 […]
描繪氣候變化帶來的地表荒蕪、海面上升等未來場景,《珍AI地球》以令人震撼的科幻效果提醒人們珍愛地球;“翩翩而來的畫舫,細雨打濕了衣裳”,《當AI遇上烏鎮》用人工智能為水鄉江南寫作一首動聽的歌;“軸心時 […]
原地側空翻;踩滑板車、玩平衡車、騎自行車;擁有更加“聰明”的任務規劃“大腦”和技能執行“小腦”;多臺機器人協同配合,在工廠裏進行大尺寸料箱搬運……近段時間,多家人形機器人相關企業和創新中心紛紛公佈新產 […]
3月20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發佈消息,中國在國際上首次實現量子微納衛星與小型化、可移動地面站之間的即時星地量子密鑰分發。這是中國首次實現上萬公里星地量子通信,為實用化衛星量子通信組網鋪平了道路。相關研 […]
2025年春招中,人工智慧領域招聘需求大幅增長,演算法、機器學習等方面的人才成為企業高薪爭搶的“香餑餑”,人工智慧講師崗位招聘量也在激增。 隨著AI技術加快應用,未來還會缺哪些方面的人才?如何捕捉到其 […]
3月25日消息,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莫斯科市長謝爾蓋·索比亞寧近日在其 “電報” 頻道的帳號上發文稱,莫斯科“澤列諾格勒納米技術中心”公司已完成了俄羅斯首臺350nm光刻機的研發工作,這是生產微晶 […]
北京時間3月26日,據記者報導,高通公司已在全球範圍內針對晶片設計公司ARM發起了一場反壟斷行動。目前,這兩家長期合作夥伴正在計算設備半導體市場爭奪優勢。 據知情人士透露,高通在與全球三大洲監管機構舉 […]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瞭解到,2月27日至3月25日,“深海一號”船攜“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完成2025年技術升級後的首次裝備試驗任務。 刷新“蛟龍”號下潛頻次新紀錄。“蛟龍”號在10天作業窗口期內共實施14 […]
智能房間依據主人的指令進入“影院模式”,自動駕駛車輛載著乘客前往目的地,護理機器人為失能老人進行按摩和清潔,數字人導遊與博物館遊客即時互動……這些未來感十足的場景,如今在我們的生活中越來越常見,一場由 […]
“滴滴”幾聲輕響後,一臺外觀科技感十足,酷似MPV車型的銀色汽車後尾艙門緩緩打開,隨著艙門完全開啟,一架折疊在艙內的六旋翼飛行體映入眼簾。這是記者日前在小鵬匯天研發中心展廳看到的一幕。“這是全球首款分 […]
中國正在推動商業航太產業的發展,想要激發出更多創新,縮小與埃隆·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差距。 今年將有多枚在設計時考慮到可重複使用性的中國火箭首次發射。去年11月,中國首個商業航太 […]
歡迎瀏覽閱讀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
© 2023 SE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