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矽谷戰略與創新諮詢專家傑弗裏·摩爾提出的“跨越鴻溝”理論,高科技產品在市場推廣過程中,新技術擁護者的人群比例約為2.5%,約13.5%用戶願意冒險嘗試,這類人群通常是意見領袖,“當前,中國大模型已經從早期試用階段邁向規模化增長階段,所有企業各行各業將面臨新的機遇。”在日前由復旦大學校友會舉辦的AI硬核驅動長三角科創新生代第五屆創業創新數字經濟生態論壇上,科大訊飛AI行銷副總裁王雲霞指出。
她的這一結論依據是《國家資訊化發展報告(2024年)》。數據顯示,我國所有生成式人工智慧產品的C端用戶數量已經達到2.49億,占全國總人口的17%。
王雲霞稱,在跨越鴻溝階段,每個行業任何軟硬體都值得AI 重構一遍。其中,教育和醫療是非常適合AI重構的典型場景,因為這類行業規模大,且規則流程性強,一旦跑通就能快速複製並且能實現規模化,此外還具備數據豐富的特點。
不過,雖然AI可以重塑各行各業逐漸形成共識,但這還是一個開始。麗瓦資訊董事總經理李俊傑認為,反向解讀的話,AI現在的能力幾乎在所有的行業裏做不到端到端交付,各行各業AI的落地應用還需要深度到行業裏,對行業的工作流、場景有深刻的理解。
王雲霞也提到,AI智能體從產品設計原型上是端到端,但從能力上無法實現真正的端到端,還不能獨立解決所有複雜問題,尤其是在涉及到深度行業知識的場景下,比如白酒行銷,涉及到白酒釀造領域非常複雜的場景,一定還需要人機耦合,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具體到行銷領域,王雲霞看好類似“AI超級銷售”(Super Sales)的角色。她認為,這類銷售能夠覆蓋用戶觸達、客服、導購全流程,能實現從早期被動回應客戶需求到主動挖取客戶潛在需求,並且針對性地引導客戶連接到產品端。
李俊傑稱,他非常看好AI編程領域,在他看來,AI編程能讓軟體開發的自動化程度大幅提升,同時也能顯著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很多人包括黃仁勳在內,都認為未來的編程語言將是自然語言。
“當然,這裏的自然語言必須足夠精確,模糊不清是行不通的。我認為AI編程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它甚至可能成為AI改變各行各業的抓手,因為通過軟體,AI幾乎可以改造所有行業。”李俊傑稱,他一直宣導的理念是,鼓勵各行各業的人都去學習AI編程,把這項能力帶回到自己所在的行業裏。
“與其被動等待AI專家來顛覆行業,不如主動掌握AI編程。根據自己對行業的理解親自改造和提升。”李俊傑說。
參與討論的嘉賓上海萌泰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軍也提及,AI技術驅動創新創業,企業端需要大量的資源,但現有資源還較為有限,這類資源包括數據共用、知識產權和隱私保護等公共服務資源,現在儘管API的費用持續下降,但租賃顯卡成本還是較高,專利資源也較為稀缺,這些挑戰也不能忽視。
來源:中國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