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媒體週四最新發佈的一項調查,有近四分之一的日本公司已經在業務中採用了人工智慧(AI),但超過40%的公司並沒有使用這項尖端技術的計畫。
這項由日經研究公司(Nikkei Research)進行的調查,在7月3日至12日期間向506家公司提出了一系列問題,約有250家公司在匿名條件下回應。
調查顯示,約24%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已經在業務中引入了人工智慧,35%的人表示計畫這樣做,而其餘41%的人沒有這樣的計畫,這表明日本企業對技術創新的接受程度不同。
實際上,AI技術在日本“受冷落”也不是什麼新鮮事。近日,日本政府發表了年度《資訊通信白皮書》(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White Paper2024,簡稱“白皮書”),全面介紹了當前生成式人工智慧在日本發展的情況。
白皮書數據顯示,日本國內僅有9.1%的個人使用生成式AI,與中國的56.3%、美國的46.3%、英國的39.8%和德國的34.6%存在較大差距。
在面向企業的問卷調查中,這一趨勢也較為明顯。調查顯示,日企在業務中使用生成式AI的比例為46.8%,也低於美國(84.7%)、中國(84.4%)和德國(72.7%)。
不過,儘管上述調查顯示生成式AI目前在日本社會中的使用率偏低,但白皮書表示,未來的增長潛力不容忽視。71.1%的受訪者表示,在合適的情況下,願意嘗試使用生成式AI。
接著看上述最新媒體調查:在一個允許多個答案的問題中,當被問及採用人工智慧的目的時,6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試圖解決工人短缺的問題,5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目標是降低勞動力成本,36%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目標是加速研發。
至於引進障礙,一家運輸公司的經理表示,“員工對可能裁員感到焦慮”。調查顯示,其他障礙包括缺乏技術專長、大量資本支出以及對可靠性的擔憂。
調查還顯示,15%的受訪者在過去一年中遭受過網路攻擊,9%的受訪者的商業夥伴在同一時期遭受過網路攻擊。在被問及損失時,遭受網路攻擊或業務合作夥伴成為攻擊目標的企業中,23%的企業表示業務暫時停止,4%的企業表示遭受了資訊洩露。
在接下來加強網路安全的問題上,47%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正在外包防禦,而38%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有內部專家。
來源:中國財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