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N ZH-CN en EN
English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SKY ECONOMY NEWS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您當前的位置 : 文學 > 文章内容 返回
永樂大典
发布:2024-01-25

鴻篇問世

1403年(永樂元年)

明成祖下詔解縉等編撰一部大型類書

明成祖朱棣命令解縉、胡廣、胡儼、楊士奇等負責編纂一部大型類書,並交待了編纂宗旨。他說:“天下古今事物散載諸書,篇帙浩穰,不易檢閱。朕欲悉采各書所載事物類聚之,而統之以韻,庶幾考索之便,如探囊取物爾。嘗觀《韻府》(《韻府群玉》)《回溪》(《回溪史韻》)二書,事雖有統而採摘不廣,記載太略。爾等其如朕意: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志、陰陽、醫蔔、僧道、技藝之言,修輯一書,毋厭浩繁。”

1404年(永樂二年)

書成,名曰《文獻大成》

解縉等召集147人,十一月編成一書後進呈,成祖覽後賜名《文獻大成》。

1405年(永樂三年)

明成祖命令姚廣孝等人重新修纂

明成祖覽《文獻大成》後,認為“所纂尚多未備”,過於簡單,不符合他的原意。於是在永樂三年(1405)再命姚廣孝、鄭賜、劉季篪、解縉等人重新修纂,並召集了朝臣文士、四方宿學老儒達2169人,分別擔任編輯、校訂、繪圖、圈點等工作。

1407年(永樂五年)

正式定名《永樂大典》

永樂五年(1407),成祖審閱再編校後甚為滿意,並親自撰序,讚揚《永樂大典》“上自古初,迄於當世,旁搜博采,彙聚群書,著為奧典”,正式定名《永樂大典》。姚廣孝呈《進永樂大典表》。全書 22877 卷,目錄 60 卷,繕寫成 11095 冊,共約3.7億字

1408年(永樂六年)

正本貯藏地的變遷

永樂六年(1408)《永樂大典》纂修完成後貯藏在南京文源閣東閣的下閣。永樂十九年(1421)明成祖命令從南京文源閣運來北京,暫時收貯在左順門的北廊下,直到正統六年(1441)才移入文樓。嘉靖三十六年(1557)貯藏在古今通集庫。

浴火重生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

文樓附近的三殿被燒毀,《永樂大典》正本險被焚毀

嘉靖三十六年(1557)宮中發生了一次大火,三殿被燒毀,文樓在三殿附近,嘉靖帝一夜下了三四道命令,由於搶救及時,《永樂大典》得以保全。

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

嘉靖帝決定重錄《永樂大典》

為防不測,嘉靖帝正式決定重錄《永樂大典》,任命禮部侍郎高拱、左春坊左諭德兼侍讀瞿景淳為總校官,中允兼翰林院編修張居正,翰林院修撰林燫、丁士善、徐時行,翰林院編修呂旻、王希烈、張四維、陶大臨,檢討吳可行、馬自強等擔任。

1567年(隆慶元年)

《永樂大典》重錄完成

《永樂大典》重錄工作完成,重錄副本與永樂正本的格式裝幀完全一致,副本貯藏在皇史宬,至清雍正年間移至翰林院。

監守自盜

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

副本清查

是年開四庫全書館時,要從《永樂大典》中裒輯佚書,對《永樂大典》進行了一次清查,發現已缺1000多冊,合2422卷。

1774年(乾隆三十九年)

官員夾帶盜竊

六冊《永樂大典》被《四庫全書》修纂官黃壽齡私自帶回家中閱讀,被人偷去。後由於官府搜緝很緊,《永樂大典》是宮內之物,紙鋪都不敢收購,偷盜者無法脫手,又把這六冊悄悄放到禦河橋邊。雖然《永樂大典》失而復得,但黃壽齡受到罰俸三年的處分。從此,四庫館吸取教訓,嚴格限制攜書外出。

1794年(乾隆五十九年)

副本流散

清乾隆中期特別是乾隆帝設《四庫全書》館以來,一些官員想利用《永樂大典》鉤輯佚文,趁機偷書,副本隨之流失,至乾隆五十九年(1794),副本已流失1154冊。

兵連禍結

1875年(光緒元年)

《永樂大典》流失嚴重,已不到5000冊

是年重修翰林院衙門時,清點《永樂大典》已不到5000冊。

1894年(光緒二十年)

《永樂大典》只存800冊

翁同龢曾入翰林院檢查,《永樂大典》只存800冊了。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

義和團攻打英使館

是年6月23日,義和團攻打英國使館,雙方發生激戰,戰亂中焚毀了翰林院的敬一亭,存放於此的部分《永樂大典》化為灰燼。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永樂大典》殘本流散世界各地

經過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的浩劫,《永樂大典》的殘存本被分割散裂在世界各國的圖書館或私人手裏,有的甚至出現在舊書店或拍賣行裏,成為象徵東方文化的陳列品或高價待沽的商品。

殘章猶散

1909年(宣統元年)

撥交京師圖書館收藏

是年9月9日,京師圖書館成立。學部奏請將翰林院殘存的《永樂大典》64冊撥交京師圖書館收藏。

1914年(民國三年)

董康攜帶17冊《永樂大典》東渡日本販賣

藏書家董康,攜帶17冊《永樂大典》東渡日本販賣,10冊轉讓給書商田中慶太郎,7冊由董康直接出售日本公私藏家。

1943年(民國三十二年)

滿鐵圖書館購入49冊《永樂大典》

是年春天,日本東洋文庫得悉嘉業堂藏書樓的49冊《永樂大典》要出售,他們資金有限,難以買下,便聯合財力充裕的大連“滿鐵”圖書館的松岡洋右購買。因此,這一大批《永樂大典》得以入藏大連圖書館。

1948年

美國從燕京大學圖書館取走一冊《永樂大典》

北平解放前夕,美國通過其在燕京大學的代理人,從該校圖書館取走該館僅藏的1冊《永樂大典》。

 

合浦珠還

1912年

魯迅助力《永樂大典》移送京師圖書館

1909年8月5日,清學部奏請將翰林院遺存的64冊《永樂大典》移送京師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前身)。由於這批《永樂大典》被翰林院掌院學士陸潤庠搬至其家秘藏,手續未能馬上辦理。中華民國成立後,魯迅(1881—1936)出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主管圖書館事務,他多次向陸潤庠索要,這批《永樂大典》最終於1912年7月16日入藏京師圖書館(其中,60冊置於京師圖書館,4冊暫存教育部圖書室展覽,之後,這4冊也被送歸京師圖書館)。

1920年—1948年

民國時期回歸

葉恭綽從倫敦買回《永樂大典》戲字韻1冊;購自文祿堂3冊,購自豐記書局4冊;大連圖書館捐贈2冊;翰林院劫餘因故存放在教育部圖書室的4冊存放入館;經法國使館從巴黎代購4冊;國立北平圖書館文津街新館落成,美國英格利夫婦捐贈1冊;購自琉璃廠崇文齋2冊;購自李勁庵處1冊;購自張卿五處1冊;王重民自英國購入1冊;自天津徐世章處購入10冊;傅增湘長子傅忠謨轉讓1冊;上海辦事處采進1冊,運回北平。

1950年—1965年

新中國建立初期回歸

顧子剛捐獻3冊;蘇聯列寧格勒大學東方學系圖書館移贈11冊;商務印書館董事會捐贈21冊;周叔弢捐贈1冊;趙元方捐贈1冊;北京富晉書社捐贈1冊;張季薌捐贈1冊;鄭光權捐贈1冊,由廣東文化局送交文化部;蘇聯中央列寧圖書館移贈、外交部轉交52冊;陳李靄如捐贈1冊;購自陳清華處4冊;捐贈德國萊比錫大學圖書館移贈3冊;蘇聯海參崴遠東大學移贈,經中國科學院歸還1冊;北京大學圖書館贈送4冊;趙萬裏捐贈2冊。

1983年

山東掖縣發現1冊2卷,為“門”字韻。

在山東掖縣發現1冊2卷,為“門”字韻,其中卷三五一八載《梓人遺制》,記古代門式,有素版門、轉道門、版門等,並記其門式圖樣、用材、尺寸及製作方法,此卷第四頁至十六頁詳記“神佛堂殿、寶貴之家廳館”的格子門的圖案,有“串勝嵌亞口”“斜水文萬字”“艾葉龜背”“雙毬聚元星”等三十四種。

2013年

“湖”字冊再聚首

2007年11月,全國古籍普查督導組赴上海核查古籍善本,意外發現加拿大華裔袁女士處有1冊《永樂大典》。此後國家圖書館與國家文物局組織專家先後四次進行鑒定,認定其為明嘉靖副本《永樂大典》的零冊,為卷2272—2274“模”字韻“湖”字冊,保存完好,國家圖書館已藏《永樂大典》前、後各1冊卷次相連。在原文化部領導的關心和協調下,國家文物局動用國家文物徵集經費購得該書,並列為國家文物。2013年,此冊《永樂大典》入藏國家圖書館。

2020年

最新2冊回歸

北京時間 2020 年 7 月 7 日,在法國博桑·勒費福爾拍賣行舉行的亞洲藝術品拍賣會上,2冊罕見的《永樂大典》(卷2268—2269,卷 7391—7392)現身,最終以 640 萬歐元(含傭金共為 812.8 萬歐元,折合人民幣約 6500 萬元)被國內私人藏家拍得,引發國內外關注,也成為文物回流的新例證。此2冊與國家圖書館藏本,包括 2013 年新入藏之冊,都可前後卷次相連,實屬難得。

來源:中國國家圖書館

上一篇:朝鮮稱其測試了新型戰略巡航導彈
下一篇:人體簡史
相關推荐
  • 新書《宋慶齡與國際友人》發佈 首次公開百餘幅珍貴圖片
    链接阅读
  • 中國文字的古典品性
    链接阅读
  • 中國書法藝術的“自然”觀
    链接阅读
  • 中國木拱橋:“只此青綠”間,長虹淩空起
    链接阅读
  • 中國網路文學海內外受關注
    链接阅读
  • 惠特曼:塑造美國“靈魂”聲音的先知詩人
    链接阅读
  • 中國網路文學“圈粉”海外讀者
    链接阅读
  • “中文熱”催生英國中英雙語幼稚園
    链接阅读

歡迎瀏覽閱讀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

投稿郵件:
news@skyeconomymedia.com

特朗普干預後,加沙戰爭距離結束還有多遠?

2025-10-05

比特幣突破 12.5 萬美元創歷史新高

歐盟將削減鋼鐵進口配額,將關稅提高至 50%

2025-10-02

特朗普限制簽證促使美國公司考慮將更多工作轉移到印度

2025-09-30

特朗普對木材進口加征10%的關稅,對櫥櫃和傢俱加征25%的關稅

特朗普的聯合國演講引發歐洲對全球共同承諾的焦慮

2025-09-28

關於我們

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是一家專注於提供英中兩國最新資訊的新聞媒體,作為英中新聞分享的領導者,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個全球化、多元化的新聞環境,旨在搭建東西方文化橋樑,連接同一星空下的每一處角落。

聯絡我們

編 輯 部:KINGTON UNITED KINGDOM HR5 3DJ
電子郵箱:skyeconomyandmediagroup@gmail.com

總编寄语

穿越天際,照亮世界,星空新聞,不負每一份關注。
友情:英國駐中國大使館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 新華網 中國日報 鳳凰網 中國僑網 歐洲時報 俄羅斯龍報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2023 SE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