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召開,圍繞下一階段工作,人民銀行列出了十個方面的主要任務,並明確“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精准有效”。
2024年,中國貨幣政策面臨的外部環境有所轉變,全球加息潮將結束。隨著美國就業市場緊張局勢有所緩解,疊加美債收益率上升推動金融條件收緊,減輕了加息壓力,美聯儲大概率已經結束加息進程,2024年美聯儲或將在年中附近開啟降息週期。歐央行方面,歐元區通脹走勢較為明確,歐洲央行加息的必要性較低,為避免經濟硬著陸風險,歐洲央行年內加息可能性較小;降息時點取決於後續經濟惡化速度。隨著全球加息潮結束及可能開啟的新一輪降息週期,雖然中美利差仍然處於高位,但隨著人民幣匯率逐步企穩,中國貨幣政策外部掣肘逐步改善。
第一,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對應的是發揮貨幣供應總量調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融資成本持續下降。狹義流動性層面,加強流動性市場供需監測,提升市場基準利率的公信力。相較於二季度報告,2023年三季度央行貨幣政策報告新增了“持續加強對銀行體系流動性供求和金融市場變化的分析監測”以及“提升市場基準利率的公信力”的表述。2023年11月6日央行發佈專欄《持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中便提到了要求持續完善圍繞政策利率運行的中央銀行利率調控機制,並要求在貨幣、債券、信貸市場中建立對應的“指標性利率”,並提升基準利率的權威性和公信力。換言之,DR系列的質押式回購利率、國債YTM以及LPR報價等利率作為“指標性利率”,一方面需要圍繞逆回購利率、MLF利率等政策利率運行,另一方面需要充分體現各類市場的資金供求情況。
廣義流動性方面,2023年四季度央行貨幣政策例會要求“引導信貸合理增長、均衡投放”,相較於三季度例會的“節奏平穩”,更體現了央行對於信貸增長在不同月份間平衡的關注,而2024年一季度信貸“開門紅”的幅度或低於2023年的同期水準。另一方面,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的表述類似,Q4例會提到保持社融、貨幣供應量與“經濟增長和價格水準預期目標相匹配”,相較於Q3表述將通脹目標也納入了政策考量。2023年來需求內生修復動能不足的環境下,通脹水準持續低迷,進而推高了實際利率,稀釋了兩輪降息對於融資需求的提振效果。預計下一階段央行將更多關注寬鬆貨幣政策工具對於物價的提振效果。
參考2023年三季度貨政報告專欄二《盤活存量資金 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除了信貸增量以外,盤活低效存量貸款也有助於實體經濟增長。而盤活存量資金、提高使用效率要求信貸結構有增有減。從“增”的方面來看,主要是持續支持重點領域,優化資金供給結構。從“減”的方面來看,主要涉及四個方面:房地產行業的供需變化、地方債務風險的防範化解、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融資結構的優化。同時,衡量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並不能僅僅參考信貸增長,要從多元的視角來分析。
第二,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對應的是加強貨幣供應結構調節,充實貨幣政策工具箱,優化資金供給結構。
2023年並沒有太多新增的結構性工具出臺,僅在一季度新增了房企紓困專項再貸款、租賃住房貸款支持計畫兩項工具,而存續工具包括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等工具則得到了較多的額度補充。往後看,“更好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訴求下,預計央行將更多關注存量工具資金在具體支持領域的使用情況,適時補充工具額度。
第三,加強與財政、產業、監管等政策協調配合,化解地方債務,共同維護經濟金融大局穩定。參考2023年三季度貨政報告專欄三《積極主動加強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協同》,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協同有三種優勢。一是人民銀行可以通過貨幣政策操作對沖日常財政收支的影響,保持流動性合理寬裕。二是人民銀行可以通過貨幣政策操作為政府債券集中發行提供流動性適宜的流動性支持,同時通過質押國債、配合財政部開展國債做市等操作提升國債在二級市場的流動性。三是人民銀行可以通過結構性貨幣工具與信貸、財政資金配合,協同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總體而言,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協同操作有助於提升中國金融穩定,熨平財政收支波動對於中國流動性市場的衝擊。
2023Q4例會新增了“強化政策統籌”的表述,或意味著後續將更多關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之間的配合。2023年四季度政府債發行提速,寬財政較多發力以支持實體經濟,但政府債多發推升國債利率、政府融資擠壓私人部門融資空間等問題也有所顯現。2023Q4例會提到“增強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的引導作用,提高乘數效應,有效帶動激發更多民間投資”的表述,預計後續央行將更多關注政府投資對民間投資的杠杆撬動作用,加大貨幣和財政的政策協同。
數量工具方面,或存在1~2次降准空間。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幣信貸總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是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要求。而2024年中央財政有所擴張,政府債券供給壓力、信貸開門紅等等都可能導致流動性缺口加大,因此通過降准彌補銀行間流動性缺口、降低銀行負債成本仍然是主要手段。預計2024年存在1~2次降准空間,二季度和四季度落地概率較大。
價格工具方面,降息仍有空間。2023Q4貨幣政策例會延續了三季度例會中“完善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發揮央行政策利率引導作用……推動企業融資和居民信貸成本穩中有降”的表述。從傳導機制來看,MLF利率影響LPR報價,進而影響貸款利率定價,而貸款利率調整通過淨息差向存款利率端傳導的路徑已較為明確。在存款利率市場化機制發揮作用的環境下,2023年各類商業銀行經歷了三輪存款利率調降,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淨息差壓力,為後續實體經濟降成本工具發力騰挪了更多的空間。2023年以來通脹持續回落環境下,實際利率上行至歷史相對高位。雖然2024年CPI同比可能小幅回升,但實際政策利率或仍然偏高,後續政策仍然存在下調空間,或在一季度、三季度存在降息可能。存款利率方面,在銀行淨息差壓縮至歷史低位、地方政府化債負擔的綜合影響下,預計銀行存款利率仍將延續下調趨勢。持續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的作用,保持融資成本持續下降。後續存款利率進一步調整將帶動貸款利率的下行。
降成本方面,貸款利率或仍有下調空間。相較於二季度報告中“多措並舉推動企業綜合融資和居民信貸成本穩中有降”的表述,2023年三季度貨政報告對於降成本的表述調整為“釋放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紅利,有效發揮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作用,維護好存貸款市場秩序,進一步推動金融機構降低實際貸款利率”。2023年以來隨著MLF兩度降息,1年期LPR報價分兩次累計下行20bps,而受制於息差壓力5年期LPR僅下調一次,幅度為10bps;雖然當下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已下行至4.14%的歷史低位,但近期商業銀行仍在下調存款利率,而本次報告明確提及LPR改革紅利,並要求推動貸款利率的進一步降低,不排除後續LPR和貸款利率仍有下行空間。
結構性工具方面,優化資金供給結構。預計央行將不斷調整和完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體系,充分發揮貨幣信貸政策導向作用,推動信貸結構明顯優化。一方面,針對中國重大戰略領域,進一步增加存量工具規模或創設新工具;另一方面,提升貨幣信貸政策的引導效能,支持實體經濟加快轉型升級,提高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貸款等支持力度。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同時還能釋放低成本流動性,補充財政擴張帶來的流動性缺口。
匯率調控層面,防止單邊一致預期自我強化,穩匯率目標仍然明確。2023Q4例會對於匯率的表述延續了三季度中“校正背離、穩定預期”的表述,同時新增了“防止形成單邊一致性預期並自我強化”的內容,而這一表述在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也有出現。2023年隨著中美貨幣政策週期背離、兩國經濟增長預期分化等因素影響,人民幣匯率一度面臨較大的貶值壓力,9到10月間離岸人民幣匯率在7.3以上高位震盪,引起了市場的較多關注。隨著美聯儲緊縮態度轉向的預期發酵,美元走強主導的人民幣匯率貶值也告一段落,當下離岸人民幣匯率已抬升至7.15附近。2023年來央行主要的穩匯率操作包括下調外匯存款準備金以及上調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而當下穩匯率工具箱空間仍然較為充足。往後看,隨著海外主要發達經濟體央行鷹派態度轉向,雖然穩匯率目標仍然明確,但對寬貨幣空間的潛在制約或進一步解除。
房地產支持政策方面,一視同仁滿足房企融資需求,地產供給側政策支持力度或抬升。2023Q4貨政例會刪去了首套房貸利率動態調整機制、首付比以及二套房貸利率下限調整等表述,同時新增了“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內容,體現了地產政策支持從需求側逐步向供給側傾斜。從具體支持領域來看,2023Q4例會將“保障性住房建設”前置,其餘內容並沒有特別多的變化。近期北京上海等超一線城市先後調整了首套和二套房首付比以及房貸利率下限,地產需求端支持工具較多發力的環境下,預計下一階段央行將更多關注對房企的信貸支持。
來源:21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