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N ZH-CN en EN
English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SKY ECONOMY NEWS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您當前的位置 : 文學 > 文章内容 返回
中國文房:營造人文空間 探尋生活美學
发布:2024-01-06

 明代青白釉筆山。
故宮博物院收藏

“瓶花落硯香——明清文房雅器展”展出的清代吳天章嶧山桐墨。

 “賡續文脈——中國文房藝術展”展覽現場。

“氣韻山水——朵雲文房精品展”展出的老山檀絹畫臺屏。

“文風雅韻——中國古代文房用具展”展出的清代爐鈞釉堆塑螭龍水盂。

 

“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中國人自古便對文房有著根深蒂固的情結。在傳統社會,文房不僅是文人著書立說、燕閑清賞、雅集暢敘之所,更是其精神的棲息地,承載著人們對審美的追求、對生活的態度、對精神世界的探索。如今,精心營造文房空間已成為一種新潮流。如何讓傳統之光照亮當代生活?近期,多個文房藝術展聚焦文房陳設、用品、雅玩等,由古及今,通過對文房藝術美學的系統呈現,再次打開人們對文房空間的想像,立體詮釋文化生活之美,頻頻引發觀展熱潮。

展現文房雅境

文房原指南北朝時期官府掌管文書檔案之地。唐代以後,文人的書房雅稱“文房”。自此,小空間寄寓大情懷。像劉禹錫的“陋室”、辛棄疾的“稼軒”、蒲松齡的“聊齋”等,無不體現主人心性。文房意境與人的心境如何建立起聯繫?系列文房藝術展通過多元展陳方式,帶領觀眾走入文房雅境,探尋人文精神。

文房意境,大多通過陳設來營造。不論是陋室還是華屋,古人都追求一角一隅現雅境、一器一物顯格調。這在中國工藝美術館舉辦的“賡續文脈——中國文房藝術展”上得到鮮明體現。這個規模宏大的專題展,以別致的展陳設計,將文房藝術歸類分區,系統呈現中國歷代文房的文化、美學以及文房器具製作工藝。其中,“文房之境”部分彙集古琴、賞石等諸多精巧別致、頗富文化內涵的清供、清賞,以及傢俱、手爐等動使,引導觀眾進入古人的精神空間。特設的明代書房,更讓觀眾可以沉浸式感受古代生活日常與傳統書房陳設美學。展廳中,書畫、傢俱、清供、清賞等陳設各得其所,盡顯對稱之美;洗練素簡、儒雅清雋的佈局,彰顯人們對潔、雅的追求——既是環境的潔、雅,更是心境的潔、雅。

器以載道。文房之內,一軸畫,一囊琴,一塊石,一爐香,一部法帖,看似“閑物”,卻承載著古人的情與思,構築起文房獨特的意象。如何理解這種意象?正在北京藝術博物館展出的“瓶花落硯香——明清文房雅器展”,專設“文房雅尚——文房陳設”單元,通過將展品融入場景等設計手法,以及翔實的文字說明,為觀眾打開觀看之門。仿商周時期青銅器造型的清代粉彩蓮托八寶紋鼎式爐、仿青銅匜的清代青玉匜等器物,直觀展現了崇古、尚古之風——通過古物共情,構建起一種文化情懷。清代銅胎掐絲琺瑯纏枝蓮紋爐、清代紫檀鏤雕“爵祿封侯”香筒等怡情之物,則從側面反映了古人的生活情趣。

隨著文化生活日漸豐富,文房功用不斷拓展,文房陳設也更加多彩。各具特色的文房藝術展,為觀眾呈現了一個蔚為大觀的文房世界。除了常見陳設外,一些展覽還展出了鏡、鉤、箭、劍等不為人所熟知的文房陳設。一件件器物,於材、型、韻中烘托出傳統文房雅境,折射出個人雅好和潮流風尚。

文房之美,美在意境。諸多文房藝術展通過展示人與器、物與空間的關係,彰顯傳統文房的營造智慧,及其背後蘊含的文化精髓。

 

詮釋文房趣味

從筆墨紙硯到繽紛多樣的輔助文具,文房用品是文房藝術展的重要展示內容。它們體現了古人的巧手匠心,蘊含著獨特的審美情調,更為文房空間增添了趣味與靈性。

“文房四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支撐起古人筆耕丹青的文化生活。作為科技、工藝與文化完美融合的產物,文房四寶常常巧奪天工、精美絕倫。在蘇州東吳博物館舉辦的“翰墨清雅——文房四寶主題特展”上,130餘件從漢至清的文房四寶形制多元,串聯起文房四寶的發展歷程。中國美術學院專業基礎教學部舉辦的“傳承雅韻  國色繽紛——鬱文軒傳統文房展”、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舉辦的“亦器亦趣——館藏文房用具陳列”等展覽,則通過特色展品帶領觀眾深度感悟文房四寶所承載的美學價值。

伴隨筆墨紙硯的發展,與之相關的諸多輔助用品陸續出現,如水注、筆洗、筆架、筆筒、墨床、鎮尺、臂擱等,明清時已形成完備體系。在這一發展過程中,文人開始參與器物設計,使文房用品的趣味性大大提升。在天津鼓樓博物館舉辦的“書齋雅玩——天津市文物交流中心藏文房器物展”上,一件件文房清玩充滿奇思妙想,藝術風格各不相同,為觀眾帶來多元視覺和文化體驗。比如,小巧的清代青花纏枝蓮紋水盂上,飾有回紋、如意雲紋、纏枝蓮紋等多種花紋,青色濃豔,造型精緻,令人不難想像到主人使用它時的愉悅心情。在江西省九江市博物館舉辦的“文風雅韻——中國古代文房用具展”上,宋代影青仿官釉鴛鴦戲蓮水滴、清代松石綠釉雕瓷花鳥紋筆架等123件(套)精美文物,以精巧設計彰顯傳統造物智慧。這些兼具實用和玩賞功能的文房用品,充分展現了小器大作之美,蘊含著豐厚文化內涵,傳遞著傳統文化精神。

文房之樂,樂在趣味。一文房一世界,在這片天地中人們縱情暢想、抒懷、求索。多樣的文房用品,不僅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也使其在把玩賞用中涵養性情、提升修養,悟自然之奧妙、會人生之精義。

 

弘揚美學精神

隨著時代發展,文房的形態雖已改變,但作為工作、學習和思考空間的功用未曾消失,人們對文房美學的追求依然沒有止步。構建起傳統與當代的連接,是近期系列文房藝術展又一努力方向。

弘揚中華美學精神,傳播雅致的生活方式。為使展覽更具啟發性,一些展覽從書房文化傳承角度出發,聚焦近現代大家書房,通過創意展示,展現書房文化的傳承創新。比如,“網師雅韻系列——蘇式文房陳設展”以網師園殿春簃原張大千書房為背景,借助獨特的園林空間展示“蘇式書房”。其中陳設的30餘件大小傢俱,為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汲取唐、宋、明文房傢俱經典樣式精華打造而成,意在宣導蘇式文房新風範。“器物競雅——海派文房珍品展”則彙集多件精美器具,其中不乏裴石民、徐漢棠等藝術大家創作的各類雅器,帶領觀眾在觀照古今中深入思考文房美學。

聚焦時代生活,探討當代文房營造的多種可能。百年老字型大小藝術品牌朵雲軒推出“氣韻山水——朵雲文房精品展”,從“現代文房藝術”著眼,集聚當下國內文房領域名家名品280多件,涵蓋筆、墨、紙、硯、印泥、印章、文房雜件等多個大類,從1∶1複製的傳統文房用品到繼承傳統技藝的新作,再到古盞點煙、古法制作的墨錠等文房周邊,不一而足,多角度呈現文房藝術融入當代生活的創新實踐。“賡續文脈——中國文房藝術展”在展示傳統文房之美的同時,也推出了“賡續”板塊,通過陳列當代文房精品、國潮文創產品,開展互動體驗,演示古法制筆等,刷新人們對傳統文房藝術的固有認知。

文房藝術承載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在人們更加注重生活品質和精神追求的當下,一個個文房藝術展搭建起古今溝通的橋樑,引導人們深入探尋傳統人文精神融入當代社會生活的多維面向,助力開啟更多生活美學新篇。

 

來源:人民網

上一篇:中國決定對5家美國軍工企業實施制裁
下一篇:加沙戰爭蔓延,西方外交官試圖阻止
相關推荐
  • 新書《宋慶齡與國際友人》發佈 首次公開百餘幅珍貴圖片
    链接阅读
  • 中國文字的古典品性
    链接阅读
  • 中國書法藝術的“自然”觀
    链接阅读
  • 中國木拱橋:“只此青綠”間,長虹淩空起
    链接阅读
  • 中國網路文學海內外受關注
    链接阅读
  • 惠特曼:塑造美國“靈魂”聲音的先知詩人
    链接阅读
  • 中國網路文學“圈粉”海外讀者
    链接阅读
  • “中文熱”催生英國中英雙語幼稚園
    链接阅读

歡迎瀏覽閱讀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

投稿郵件:
news@skyeconomymedia.com

特朗普干預後,加沙戰爭距離結束還有多遠?

2025-10-05

比特幣突破 12.5 萬美元創歷史新高

歐盟將削減鋼鐵進口配額,將關稅提高至 50%

2025-10-02

特朗普限制簽證促使美國公司考慮將更多工作轉移到印度

2025-09-30

特朗普對木材進口加征10%的關稅,對櫥櫃和傢俱加征25%的關稅

特朗普的聯合國演講引發歐洲對全球共同承諾的焦慮

2025-09-28

關於我們

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是一家專注於提供英中兩國最新資訊的新聞媒體,作為英中新聞分享的領導者,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個全球化、多元化的新聞環境,旨在搭建東西方文化橋樑,連接同一星空下的每一處角落。

聯絡我們

編 輯 部:KINGTON UNITED KINGDOM HR5 3DJ
電子郵箱:skyeconomyandmediagroup@gmail.com

總编寄语

穿越天際,照亮世界,星空新聞,不負每一份關注。
友情:英國駐中國大使館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 新華網 中國日報 鳳凰網 中國僑網 歐洲時報 俄羅斯龍報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2023 SE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