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0 日消息,據 Wired 報導,在美國加州山景城的一間開放式廚房裏,一款名為 Memo 的新型家庭機器人正在展示它的技能,它會做咖啡、疊衣服、打掃衛生。雖然其動作稱不上風馳電掣,但對於一臺機器而言,其表現已足夠驚豔。


據记者瞭解,Memo 是初創公司 Sunday Robotics 的最新作品,外觀極具親和力,頗似皮克斯電影《瓦力》(Wall-E)中的角色:通體潔白的機身,兩條靈活的手臂,一張友好的卡通面孔,甚至還俏皮地戴著一頂紅色棒球帽,其身高一米七,體重大概 77 公斤。與全尺寸人形機器人不同,Memo 摒棄了複雜的雙腿設計,採用輪式底座進行移動,並通過滑動底座上的中央立柱來調節自身高度。

在演示現場,Memo 回應了“製作一杯意式濃縮咖啡”的指令。它滑行至操作臺,使用鉗狀的雙手緩慢而精准地完成了全套動作:填粉、壓粉、安裝手柄、放置咖啡杯、按下啟動鍵,最後取出熱騰騰的咖啡。

“我們希望製造出的機器人能將人類從洗衣、洗碗等繁瑣雜務中徹底解放出來,” Sunday Robotics 聯合創始人兼 CEO Tony Zhao 在機器人遞上咖啡時說道。
雖然製作咖啡聽起來並不稀奇,但在一個真實、淩亂的家庭廚房中完成這一任務,對機器人來說難度極高,要求機器人具備識別不同物體、判斷抓取方式以及正確使用工具的綜合能力。目前的工業機器人大多只能在嚴格控制的環境中重複單一動作,無法像人類一樣應對突發變化。

除了製作咖啡,Memo 還展示了更高級的靈巧度:將餐桌上的玻璃杯清理到洗碗機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是,Memo 竟然能單手同時抓握兩只玻璃杯,用拇指和食指夾住一只,再用手掌其餘部分握住另一只。
Memo 這種類似人類的靈巧性,源於 Sunday Robotics 在數據採集方式上的創新。
目前的機器人訓練通常依賴遙操作(teleoperation),但 Sunday 採用了一種更直觀的方法:他們聘請遠程工作人員佩戴特製的感應手套(每雙成本約 400 美元)來模擬家務操作。這種手套能提供比傳統手柄更精准的訓練信號。這些由人類演示生成的動作數據,隨後被輸入到 AI 模型中,結合機器人的感測器數據來控制其運動。Sunday 表示,這項數據收集工作產生了近 1000 萬集真實家務數據,公司稱其在多樣性和規模上都是家庭機器人中無可匹敵的數據集。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機器人專家 Ken Goldberg 對此評價道:“這是一種非常令人興奮的家庭機器人變體,設計優美,且數據採集方式更加智能化。”
Sunday Robotics 堅持走“全棧自研”路線,既製造硬體,也訓練讓系統具備學習能力的模型。Zhao 坦言:“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
隨著大語言模型(LLM)展現出理解指令和場景的能力,機器人行業正迎來一波樂觀情緒。研究人員希望通過收集海量的動作數據(如撿杯子、疊衣服),能催生出更通用的機器人智能。

Sunday Robotics 的團隊背景堪稱豪華。CEO Tony Zhao 曾參與斯坦福大學的 Mobile ALOHA 專案(低成本移動遙操作系統的先驅),CTO Cheng Chi 則是斯坦福、哥倫比亞大學和豐田研究所合作專案的核心成員,該專案展示了如何用低成本設備收集家務數據。
Tony Zhao 稱:“最強大的 AI,如 ChatGPT,是基於整個互聯網訓練的。但機器人領域並沒有‘互聯網’這樣現成的數據源。”
目前,包括 Physical Intelligence、Skild 和 Generalist 在內的多家初創公司都在競相開發能適應新環境的機器人模型。Sunday Robotics 憑藉其來自特斯拉和 Google DeepMind 的資深團隊,贏得了投資者的青睞。
Sunday Robotics 計畫於明年向 Beta 測試用戶提供 Memo。這項試點計畫將驗證機器人在真實家庭環境中的可靠性,那裏有孩子、寵物和無法預料的混亂。
Zhao 設想,就像早期的家用電腦一樣,Memo 最初可能會吸引那些願意擁抱未來科技、能容忍產品初期“粗糙感”的極客用戶。未來,用戶甚至可以親自教機器人學習新技能。
或許,真正能幹的家庭機器人時代已近在咫尺。雖然現在說普及還為時尚早,但至少目前,Memo 已經能為你端上一杯像樣的濃縮咖啡了。
來源:中國IT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