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Melanie Burton and Peter Hobson 報導 澳大利亞貿易部長週三表示,自上月與美國簽署協議以來,包括歐盟在內的盟友對澳大利亞戰略性關鍵礦產儲備計畫的興趣日益濃厚。
坎培拉與華盛頓於10月簽署的協議旨在對抗中國在關鍵礦產領域的支配地位,這些礦產對從人工智慧到國防系統等產業至關重要。協議包含85億美元的專案儲備,並依託澳大利亞擬建的戰略儲備體系,該體系將供應稀土、鋰等易受供應中斷影響的金屬。
“鑒於我們與美國達成的合作,我認為歐洲、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對我們在該領域的舉措興趣日益濃厚,”貿易與旅遊部長唐·法雷爾在墨爾本舉行的《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會議間隙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表示。
“尤其是歐洲國家不願錯失良機。”
今年4月,中國為應對美國關稅限制部分稀土出口,加劇了全球對供應鏈脆弱性的擔憂。澳大利亞正試圖借此提升其戰略地位。
這個資源豐富的南半球國家希望在關鍵礦產開採基礎上拓展加工業務,因此在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中提出了優先獲取儲備的條件。
兩國協議還承諾為關鍵礦產設定最低價格底線。
若無價格底線,企業將難以與中國競爭——後者憑藉產業規模優勢能以低成本生產礦產。
但日本等已確保供應的客戶可能興趣缺缺。日本曾是澳大利亞萊納斯公司的早期投資者,該公司現已成為中國以外最大的稀土生產商。
法雷爾表示:“我認為處於這種境地的投資者可能會反對走這條路。”
“但若要讓投資者能可靠地投入此類開發專案,最終必須提供某種保障。”
歐盟貿易協定壓力增大
澳大利亞與歐盟近期重啟全面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此前2023年的談判曾告破裂。
澳大利亞亟欲通過取消歐盟關稅和擴大配額來提升農產品出口,而歐洲則有望獲得澳大利亞關鍵礦產行業的更大准入權。
法雷爾指出,談判中的障礙依然存在,但如今突破阻力的壓力更大。
“未來幾天的任務是尋找共同點,既讓澳大利亞農民獲得更大市場准入,又不損害歐洲農民的生計。”
“鑒於國際貿易環境的變化,談判室裏的成熟人士必須向世界證明,自由公平的貿易和達成協議仍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