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用了12年,理想用了3年,小米汽車僅用一年半就實現單季盈利,創下全球汽車工業史上最快盈利紀錄。
2025年11月18日,小米集團發佈三季度業績報告,智能電動汽車業務首次實現單季盈利,經營收益達7億元。這一消息瞬間引爆行業,小米從2024年3月開始量產交付到實現盈利,僅用了不到一年半時間,比特斯拉快十倍。
01 盈利速度碾壓同行
小米汽車的盈利速度,讓整個汽車界為之震動。
特斯拉用了12年才實現盈利,期間幾次經歷生死存亡。理想汽車用了3年才勉強開始季度盈利。而小米汽車僅用一年半就跨過了這道行業公認的“生死線”。
這一成就在行業內幾乎前所未有。更為難得的是,小米汽車是在連續兩個季度經營虧損收窄後實現的盈利轉折,經營虧損從第一季度的5億元收窄至第二季度的3億元,直至第三季度實現盈利7億元。
02 業績全面爆發
第三季度,小米汽車交付108,796輛,創下單季交付紀錄。這一數字使得小米前三季度累計交付達到266,722輛,幾乎兩倍於去年全年銷量。
與此同時,小米汽車的平均售價不降反升,從去年三季度的238,650元提升至今年三季度的260,053元。高單價車型小米SU7 Ultra和YU7系列的交付比例上升,推動了整體均價上漲。
智能電動汽車及AI等創新業務收入躍升至290億元,同比增長近兩倍,毛利率提升至25.5%。
03 規模效應是關鍵
小米汽車能夠快速盈利,規模效應是最關鍵的驅動力。
隨著交付量大幅提升,固定成本被大幅攤薄,小米汽車的單車虧損從2024年的4.5萬元一路降至6500元,並最終實現單車盈利。
小米通過自建工廠和供應鏈效率提升實現了顯著的成本優化。通過投資30餘家供應鏈企業,深度參與電池、電機等核心部件研發,縮短交付週期並降低成本。
雷軍年初還表示SU7定價24.59萬也是虧錢的,如今僅過半年多,小米汽車已實現單季盈利。
04 未來挑戰仍存
儘管實現盈利,但小米管理層對未來的預期保持謹慎。
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在電話會議上表示:“我認為今年第四季度的整體態勢仍將保持穩定,但在2026年會面臨較大挑戰。”
交付週期較長也制約著業績的進一步增長。小米汽車APP顯示,小米YU7鎖單後預計交付週期為35-38周,小米SU7的交付週期為28-31周。
此外,近期關於車輛安全的輿論壓力也為小米汽車帶來了額外的挑戰。
小米汽車已成為最快盈利的新勢力品牌,但其盈利之路才剛剛開始。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盈利能力才是真正的考驗。
隨著價格戰愈演愈烈,小米汽車能否保持這一勢頭,將是雷軍面臨的下一場大考。
來源:中國快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