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上周五滬深三大股指震盪收跌,但股票型ETF單日被狂買百億元。
記者據Wind數據統計,11月14日,全市場1256只可統計的股票型ETF基金(包含跨境ETF)的合計淨流入額為110億元。
一方面,場內資金借助股票ETF越跌越買,AI、晶片、電力設備、半導體、有色金屬等多個回調板塊的相關ETF淨流入額居前;另一方面,多只中證A500ETF為上周五資金淨流出的主力,其中最高淨流出額超4.6億元。
恒生互聯網、AI、晶片等行業主題ETF淨流入額居前
從上周五盤面上看,算力、半導體產業鏈領跌,存儲晶片、電力設備跌幅居前,化工、有色金屬板塊回調;而從上周五行業主題ETF的淨流入情況來看,對於上述部分回調板塊,場內資金則借助股票ETF越跌越買。
具體來看,華夏恒生互聯網ETF以10.39億元的淨流入額位居榜首,南方創業板人工智慧ETF、嘉實上證科創板晶片ETF上周五的淨流入額也均超7億元,分別為8.99億元、7.07億元。
半導體、電池、酒類、金融等多個板塊的資金湧入跡象也較為明顯。例如,國聯安中證全指半導體ETF、匯添富中證電池主題ETF的淨流入額分別為5.48億元、5.26億元;鵬華中證酒ETF、廣發中證港股通非銀行金融主題ETF、嘉實中證稀土產業ETF、廣發國證新能源車電池ETF的淨流入額均在3億元以上。
此外,創新藥、有色金屬也是資金佈局的重點方向。匯添富港股通創新藥ETF、萬家工業有色ETF、華夏國證半導體晶片ETF、永贏中證滬深港黃金產業股票ETF的淨流入額也均超2億元。
而在寬基方面,華夏上證科創板50ETF、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易方達創業板ETF、易方達上證科創板50ETF的淨流入額也位居前列,分別為7.34億元、5.80億元、5.56億元、2.39億元。

來源:記者據Wind數據統計
與之相對的是,多只中證A500ETF為上周五資金淨流出的主力。
具體來看,華泰柏瑞中證A500ETF以4.62億元的淨流出額位居榜首;廣發中證A500ETF、嘉實中證A500ETF、摩根中證A500ETF、華安中證A500ETF、南方中證A500ETF、國泰中證A500ETF、鵬華中證A500ETF、萬家中證A500ETF的淨流出額均在1億元以上。
此外,南方中證1000ETF、易方達滬深300ETF、鵬華滬深300ETF、華夏上證50ETF的淨流出額依次為3.24億元、1.70億元、1.27億元、1.04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上周五多只銀行股繼續走高,興業銀行(601166)、中國銀行(601988)等漲超1%,但仍有資金選擇獲利了結,如華寶中證銀行ETF的淨流出額達1.92億元。
與此同時,國泰煤炭ETF、嘉實化工ETF、國泰半導體設備ETF、國泰中證畜牧養殖ETF的淨流出額分別為1.99億元、1.40億元、1.22億元、1.09億元。

來源:記者據Wind數據統計
關注板塊輪動中的低吸機會
11月17日,A股繼續震盪調整,短期公募對市場行情有怎樣的判斷?
摩根資產管理表示,短期市場或仍將圍繞景氣確認、政策預期與倉位再平衡展開博弈,下行或風險可控,向上突破或需量能配合與外部環境改善。“市場整體趨勢向上邏輯未改,中國資產或仍處於價值重估早期階段,短期整固有利於行情中長期健康發展,關注板塊輪動中的低吸機會。”
摩根資產管理建議,科技成長板塊逢低可關注AI電力建設(儲能、電網等)、新能源(鋰電材料、固態電池等)、半導體(國產替代、存儲等)、AI應用、機器人等方向。傳統行業可關注供需改善的工業金屬、化工、工程機械等板塊。高股息紅利資產(銀行、煤炭等)或可作為市場震盪期的“穩定器”。中期維持對科技成長與景氣改善方向的關注。目前傳統經濟的“政策底”尚未傳導至“EPS底”,短期內新一輪政策刺激能見度或較低,維持重點關注泛科技方向的觀點。
海富通基金指出,當前上證指數4000點面臨技術壓力,部分資金為避險獲利了結,市場風險偏好回落,市場風格出現轉換,短期內週期、資源品,固態電池、醫藥生物值得關注,科技成長需等待估值消化。
配置思路上,海富通基金認為,短期或可以均衡配置為主,重視三大配置思路。第一,是出海相關行業,比如創新藥、算力、有色、機械等;科技自主行業,比如半導體AI應用、軍工等。中國企業出海依然是未來的中期敘事。我國依然堅持高質量發展,新質生產力依然是政策重點傾斜的方向,關注國內科技取得突破領域的方向。第二是金融在市場短期風險偏好降溫時期或有望獲得表現。第三是“反內卷”有關的漲價預期品種,比如光伏、鋼鐵等,將是未來會逐步落地的政策方向,在市場高切低時有望受益。
光大保德信基金則認為,核心矛盾仍然是市場估值不算便宜的情況下,疊加了增量資金難以接續、11月機構資金偏向於保守以及國內產業趨勢跟隨美股AI的調整而暫時熄火,在整體調整結束前,市場或仍將維持當前風格,現階段市場情緒或受到外部因素影響,但順週期和科技方向的長期向好趨勢仍然沒有改變。
“往更長了看,市場充分調整後能給到更好的估值優勢、更大的上行空間和更明確的進攻方向,臨近年末,機構資金的關注點會更多集中在2026年景氣方向,目前來看產業清晰度較高的還是科技板塊,此外部分盈利預期改善且估值處在中低分位的傳統製造與週期龍頭的投資價值同樣值得期待。”光大保德信基金稱。
來源:中國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