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Samia Nakhoul 報導 自沙特批評人士賈馬爾·卡舒吉(Jamal Khashoggi)被殺引發全球憤怒以來,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首次訪問白宮,他的使命是重新奪回自己在世界舞臺上的地位,並向唐納德·特朗普總統證明,支持他強有力的領導是值得一賭的。
特朗普週二與沙烏地阿拉伯事實上的統治者——被廣泛稱為MbS——的會晤,突顯了兩國建立在戰略利益基礎上的關係,即使圍繞2018年內部人士轉變為批評者的卡舒吉被殺的喧囂成為歷史,這種關係仍然存在。
7年過去了,穆罕默德王儲如今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和平調解人,修復與伊朗的關係,推動加沙停火,歡迎敘利亞重返阿拉伯世界,這是一個引人注目的轉變,而這位王子曾因捲入葉門戰爭而被貼上魯莽的標籤。
作為改革派和獨裁者,MbS已成為沙特近代史上最重要、最大膽的領導人,他推動了沙特的轉型,塑造了沙特的未來。
親王掃除嚴苛社會規範,鎮壓異見聲音
在國內,這位40歲的親王不到十年間掀起了一場社會革命,其規模堪比祖父阿蔔杜勒阿齊茲國王當年將沙漠部落整合為王國並與華盛頓締結命運聯盟的壯舉。
這位王子削弱了曾令人畏懼的宗教員警的權力,邊緣化了神職人員,並掃除了數十年來的嚴苛社會規範。如今女性可以自由駕駛、工作並與男性交往——這些自由在過去曾面臨鞭刑懲罰。
在這個曾強制女性身著黑色罩袍與頭巾的王國,流行巨星與時裝秀如今點亮利雅得夜空,將沙烏地阿拉伯的形象從封閉的神權國度重塑為奔向現代化的國家。
幾年前難以想像的場景如今成為現實:詹妮弗·洛佩茲與卡米拉·卡貝羅近日在利雅得舞臺上引爆全場——洛佩茲身著閃亮連體衣,卡貝羅披著薄紗長裙——而埃利·薩博的模特們在T臺上翩然走秀,觀眾席上坐著好萊塢巨星哈莉·貝瑞和莫妮卡·貝魯奇。
然而,同一只推動社會開放的手,正加緊掌控權力。異議被鎮壓,批評者被封口,競爭權力中心遭圍剿瓦解。
信號清晰無誤:改革只能按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的規則推進——而效忠王儲正是其代價。
分析人士稱: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登場將是“加冕前奏”
在全球範圍內,這位頭號石油出口國領袖在沙特特工殺害卡舒吉事件中屹立不倒——美國情報機構認定此案與他有關聯。他否認下達指令,但承認作為實際統治者負有責任。
時任總統候選人喬·拜登曾主張因該案將沙特列為國際棄兒。但華盛頓最終因能源、國防與技術利益驅動而轉向。
2025年特朗普重返白宮後,兩國交易式親密再度升溫:沙特承諾6000億美元投資,美方溢美之詞不斷,雙方更在防務協定上利益相通。
“卡舒吉事件並未完全被遺忘。但兩國關係是否應僅基於單一事件?還是必須考量美沙雙方更長遠的國家利益?”華盛頓阿拉伯海灣國家研究所所長道格拉斯·西利曼指出。
當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抵達華盛頓時,迎接他的將是通常為未來君主準備的隆重禮遇。
華盛頓分析師史蒂夫·克萊蒙斯稱“這將是加冕前的預演時刻”,暗示沙特王國的未來已屬於這位年輕王子。
中東研究所的保羅·塞勒姆指出,儘管歷經危機——包括2001年9·11襲擊事件(15名劫機者均為沙特人)——美沙兩國仍受制於定義兩國關係的冷酷現實:能源、國防及如今的人工智慧領域存在共同利益。
“人工智慧是21世紀的石油,美國需要海灣地區的能源和資本,”薩利姆補充道,並強調國防是兩國關係的基石,美國提供安全保障。
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的形象佔據媒體、商場和看板
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的崛起標誌著世代更替。他將成為首位繼承自王國奠基者阿蔔杜勒阿齊茲國王孫子的君主,打破延續數十年的傳統。
他自登基伊始便以激進措辭闡述使命:“70%的沙特人年齡在30歲以下。我們不會再浪費未來30年應對極端思想,今日就將徹底剷除它們。”2017年成為王儲後,他誓言要恢復“溫和平衡、開放包容的伊斯蘭教”。
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的崛起始於2015年其父薩勒曼國王登基,並授予他包括國防在內的多項重要職務。2017年,他通過宮廷政變將年長的堂兄穆罕默德·本·納伊夫趕下王儲之位,顛覆了長期由資歷決定的繼承序列。沙特電視臺曾播放穆罕默德·本·薩勒曼親吻納伊夫手背的畫面——這個精心設計的團結姿態實則掩蓋了權力爭奪。
他的形象主導著公共生活:商場、看板和本地媒體遍佈其照片,每項舉措都被吹捧為妙手回春之舉。然而其施政手段仍不透明。鎮壓行動扼殺了關於其經濟雄心能否兌現的討論。
在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治下,沙烏地阿拉伯還強勢進軍全球體育領域:促成由公共投資基金支持的LIV高爾夫巡迴賽與北美PGA巡迴賽合併,吸引克裏斯蒂亞諾·羅納爾多等足球巨星加盟,成功獲得2029年亞洲冬季運動會主辦權,並申辦2034年國際足聯世界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