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鵬汽車近日發佈的人形機器人IRON以接近真人的步態引發大量關注,進而引發了“機器人到底要不要更像人”的新一輪探討。在11月11日於上海舉辦的2025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上,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江磊旗幟鮮明地表示,“對於人形機器人產業來說,最缺的並不是人形結構,而是有內容的大腦。”
不夠成熟的大腦抑制了產能
江磊指出,人工智慧從傳統演算法發展到今天的深度學習,人形機器人是具身智能最典型的載體,本質上代表著智能機器人的下一代形態,“人形機器人名字取得不太好,應該叫智能機器人的2.0。”江磊說,目前人工智慧2.0時代,“最缺的並不是人形結構,而是有內容的大腦。”
江磊告訴記者,如果把人形機器人比喻為發展中的人類,“現在只相當於6歲小孩的水準,要讓人形機器人成長到人類的16歲,至少需要十年,但產業等不了太久。”產業需要思考的問題是,如何讓人形機器人在一兩年內成長到16歲,“企業能做本體,批量生產也不是問題,但機器人到底能做什麼仍然是問號,大家都在等大腦。”
目前,頭部人形機器人企業的策略仍為保守,整機企業更像是在做“消費級產品儲備”,年產量現階段不敢超過一萬臺,因為“產太多沒有用途、售後壓力也會非常大”,江磊認為,等大腦成熟了,整機人形機器人或可能真正實現規模化量產。
記者注意到,在此次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上,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復旦大學、上海市人形機器人創新孵化器聯合上海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有限公司正式對外發佈了“智算中樞”AI算力大小腦一體化控制器。
該系統採用CPU、GPU、NPU等異構算力架構,實現核心零部件100%國產化,可在機器人本體端部署具身智能體軟體,為邊緣計算、智能工業及智慧終端提供高效算力支撐。這一發布標誌著我國人形機器人在“大小腦”智能化方向邁出了關鍵一步。
柔性皮膚值得關注
江磊告訴記者,除了“仿人形”外,小鵬的人形機器人IRON可能會給行業帶來新的關注點還包括在肌肉和骨骼、皮膚組織結構上的設計。
與其他做運控的人形機器人廠商風格不同,IRON在外觀上採用了擬人化的設計,柔性肌膚覆蓋結構、更具人體肌肉線條的整體造型。
“柔性皮膚能減重,且能保護人形機器人的安全性,這是不錯的理念,未來可能大家會相互借鑒對標。”江磊提及,此前上海傅利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GRx 系列第三代人形機器人Care-bot GR-3也帶有柔性外皮膚。
他還提到IRON的下肢關節細節——踝關節更靈活、腳趾分離設計更接近人類腳部結構。“仔細觀察小鵬踝關節可以柔順地接地,還能做到腳趾分離,這些都是接近人類的重要細節。”在江磊看來,人形機器人越來越像人是永恆的追求,大家都會往“像人”那一步逐漸靠近。
“IRON從機械結構設計、產品複雜度,以及運動控制能力都很不錯。”上海青心意創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牛騰昦告訴澎湃科技,但在他看來,短期內,IRON更像是展示技術領先的產品,“系統整體較為複雜、成本也高,所以(短期內)很難量產”。
不過,人形機器人“像人”可能光靠外形還不夠,感知、觸覺、動作的自然性也需要關注。
帕西尼感知科技(上海)業務負責人季翔斌在會上強調,人形機器人的下一步突破,必須來自更接近人類的多模態感知能力——尤其是觸覺。“很多人不了解‘觸覺’,從廣義上說,力、振動、運動信號都屬於觸覺。我們感知物體材質依賴手部的微小運動和接觸面的震動,聽覺也是對空氣振動的感知。”他認為,要讓機器人具備可靠的抓取、操控和任務執行能力,觸覺是被嚴重低估但必須補齊的關鍵能力。
五萬元是一個門檻
在技術探索之外,人形機器人未來的價格變化同樣備受關注。從2024年至2025年間,多家人形機器人廠商不斷降低新品價格,宇樹科技R1進入3.99萬元區間,眾擎機器人 SA02起售價3.8萬元,部分小尺寸、羽量級機型例如松延動力人形機器人價格甚至進入“萬元”區間。
江磊預測,“今年我相信會有企業把全尺寸(1.5米-1.8米)人形機器人價格降到五萬元區間。”他從戰略研究層面認為,要讓人形機器人真正廣泛應用,最終一定要進入消費電子領域,五萬元的價位可能是一個門檻。
但他提醒,價格下降不等於立即普及,“供不應求依舊是行業主線。即便價格降到五萬,頭部企業也暫時不會把年產能放到一萬臺以上——因為用途遠未真正打開。”
更深層的原因在於,行業仍缺乏能夠支撐複雜操作的“大腦”和“世界模型”。
江磊以靈巧手為例,現在行業在預訓練階段仍停留在“兩指手”,五指靈巧手遲遲無法落地,根本原因是缺乏高精度世界模擬器和觸覺數據支持。
人形機器人熱度能持續多久?在此次大會上,多位嘉賓並未避開這一尖銳的問題,從投資者角度來看,情緒也趨於謹慎。江磊認為,從政策週期來看,人形機器人並不是“一兩年的熱鬧”,這條賽道至少明確會持續到2030年。
早稻田大學智慧機器人研究所助理教授汪偉表示,機器人行業“坑確實很多”,企業即便融資充足,也不能“花得太快”,真正重要的是長期投入和不斷尋找合適的應用場景。
來源:中國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