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消息,據報導,德國汽車行業協會近日提議對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lug-in Hybrid,PHEV)引入“定期充電義務”,如果車主長期只用燃油發動機、不進行電池充電,未來車輛可能自動降低動力輸出。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主席希爾德加德·穆勒在接受採訪中表示,在德國市場上,許多插電混合車型事實上只是“油車掛電池”,車主幾乎不進行充電或很少使用電動模式,導致其二氧化碳排放水準接近傳統燃油車。
環保組織“交通與環境”最近的一項研究,比較了12.7萬輛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實際排放量與官方排放數據,發現實際二氧化碳排放量幾乎是製造商用於測量燃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官方測試值(WLTP)的五倍。
穆勒提議建立一個系統,要求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一定距離內定期充電,那些不充電的混合動力汽車將面臨發動機性能下降。穆勒表示,此類措施將專門促進電動駕駛。
這一建議在德國汽車產業界和政策圈引起廣泛關注,因為插混車型如今在歐洲新車市場占比近四成,比純電車型增長更快。
與此同時,歐盟計畫自2035年起停止銷售全新燃油車(包括混合動力燃油車),僅允許純電動車上牌。
德國汽車產業警告稱,若執行過快、基礎設施跟不上,可能嚴重損害德國作為世界汽車製造大國的競爭力。德國多位州長已明確表示,2035年燃油車禁售必須有“過渡期”,否則產業鏈和就業將受到衝擊。
在這樣的背景下,德國車企提出的“充電義務+限速”方案可視為一種折中策略:既承認混動車目前仍普遍存在、也試圖通過技術與政策手段提升其實用電動比例。
但這也意味著,未來車主若購買插混車型,將面臨更多責任與限制:不僅要負責充電,還要接受廠商軟體或車輛系統配合限制。如果車主頻繁“油驅模式”而少充電,可能遭遇動力下降、續航減少,甚至影響售後價值。
來源:中國快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