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消息,目前美國新一次的載人登月計畫還沒有成行,但有國外公司已經開始瞄上了月球上的資源。
據國外媒體報導,總部位於赫爾辛基的低溫公司Bluefors上個月與太空商業化初創公司Interlune簽署了一項協議,同意購買從月球提取的1萬升月球氦-3,該公司表示這筆交易可能價值3億美元。
Interlune與工業設備製造商Vermeer合作開發了月球收割機原型機,可在月球表面每小時處理100公噸月壤,通過氣態化學分離技術提取氦-3。
該系統採用模組化設計,功耗比傳統方案降低40%,且能適應月球極端溫度(-190°C 至 120°C)和微重力環境。
氦-3是氦的穩定同位數,是一種備受追捧的資源,然而想法很美好,Interlune月球採集該能源的前景依舊是不容樂觀。
媒體指出,他們首先需要將挖掘機送到月球上,其次需要從數百萬噸的風化層中提取氦-3,最後究竟能夠提取到多少氦-3,還完全是一個未知數。
而且收割機在月球實際操作仍面臨月塵侵蝕、設備耐久性等挑戰,此外,單次月球任務成本超過5億美元,若氦- 3提取效率未達預期,那就賠大發了。
資料補充:
Interlune成立於2020年,總部位於美國西雅圖,由前藍色起源高管Rob Meyerson、Gary Lai以及阿波羅17號宇航員 Harrison Schmitt聯合創立。
公司的核心使命是從月球提取氦- 3,並建立可持續的太空資源供應鏈,服務於地球清潔能源、量子計算等戰略領域。
截至2025年,Interlune已完成180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投資方包括Alexis Ohanian的Seven Seven Six基金,並與美國能源部(DOE)、芬蘭量子技術公司Bluefors等簽署了長期供應協議。
來源:中國蛇眼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