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Maria Martinez, Helen Reid and Philip Blenkinsop 報導 這家擁有百年歷史的輪胎翻新企業,坐落於德國漢堡以北的小鎮,二戰後曾為英國佔領軍卡車提供持續運轉保障。如今它面臨著另一類新來者:來自中國的大幅折扣輪胎。
自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國加征關稅以來,進口潮愈演愈烈。這家自1990年起成為義大利馬蘭戈尼集團德國分支的企業表示,歐盟需要採取行動確保公平競爭。
“當亞洲新卡車輪胎以高端新胎40%左右的價格湧入市場——有時甚至比翻新胎還便宜——這很艱難,”公司負責人克萊門斯·齊默爾曼表示。
“在公平條件下,我樂於競爭。但若一方手持重劍,另一方僅有鈍刀,這便不是公平較量。”他如此形容,同時指出今年德國多家輪胎廠相繼關閉。
齊默爾曼與其他行業領袖及以法意兩國政府為首的聯盟,正敦促歐盟動用權力保護本土企業和就業崗位。政府消息人士透露,這可能意味著採取更迅捷務實的方式應對中國。
由於積壓的貿易案件拖慢了本就冗長的歐盟調查,該集團尚未遏制中國進口商品的增長。歐洲企業認為,這種增長表明中國企業正通過在其他地區低價銷售來彌補失去的美國市場——尤其考慮到它們在中國本土已面臨疲軟的消費需求。
今年歐盟執行機構歐盟委員會已啟動15項調查,並對18種主要來自中國的產品(從馬口鐵到木地板)徵收最終關稅。若將目標對準中國更大的出口領域,則可能招致北京方面的報復,而歐盟成員國集體試圖避免這種情況。
德國尤其呼籲謹慎行事,因其疲軟的經濟依賴與中國的貿易夥伴關係,即便該國部分產業缺乏競爭力。
“潛在危害性”的貨運激增
歐盟委員會表示,4月成立的進口監測工作組發現,包括紡織品、木材、化工產品、金屬、機械和運輸設備在內的10類商品存在“潛在危害性進口增長”。
2025年上半年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進口量翻倍,其中逾半數來自中國。從層壓木材到核反應爐部件等低產量特種產品,增幅最高達十倍。
與此同時,中國海關數據顯示,9月對美出口同比下降27%,而對歐盟出口僅增長14%出頭。
中國製造的快時尚服飾和廉價家居用品也正加速進入歐洲市場。自美國關稅生效以來,阿裏巴巴旗下的AliExpress、拼多多旗下的Temu和Shein等電商平臺加大歐洲市場行銷力度,推動銷售增長。
這些電商平臺利用歐盟對價值低於150歐元(約合175美元)的電商包裹免征關稅的政策,將中國工廠的產品直送到消費者家門口。
自美國5月取消對中國800美元以下包裹的“最低限額”政策後,對歐盟出口激增。中國海關週一公佈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中國對歐盟低價網購商品出口額已超2024年全年總量。
作為阿裏巴巴物流樞紐的比利時列日機場,7-9月航空貨運總量同比增長23%。該機場銷售與市場副總裁托爾斯滕·韋弗斯表示:“中國至歐洲的電商貨流增長是主要驅動力之一。”
根據歐盟法律要求的申報檔顯示,今年Shein、Temu和阿裏巴巴旗下AliExpress應用的歐盟用戶數量持續攀升。而亞馬遜的Temu仿製品Amazon Haul繼6月登陸德國後,本月已開始在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銷售其“超低價商品”。
“Shein、Temu等市場參與者正全力押注歐洲市場,”駐曼谷的萊茵物流全球空運副總裁克裏斯·博德如此評價美國貿易壁壘對中國企業的影響。
九月米蘭時裝周開幕活動上,義大利國家時裝商會主席卡洛·卡帕薩發出警示。
卡帕薩表示:“出口在減少,進口在增加,我們需要關注這一點,因為進口激增主要來自中國和遠東國家。我們正目睹超快時尚產品對我們市場的真正入侵。”
針對路透社的詢問,阿裏巴巴回應稱“多年來一直促進歐洲進出口貿易”,歐洲賣家越來越多地使用其AliExpress平臺接觸全球客戶,包括中國客戶。
亞馬遜未就中國對歐盟低價值出口增加置評,僅表示亞馬遜海運服務提供“本地和國際目的地”的商品。
但這是否構成貿易轉移?
包括零售商代表組織Eurocommerce和紡織服裝製造商代表組織Euratex在內的行業遊說團體,已對低價進口商品激增表示擔憂。
在各國政府採取行動的要求中,一位義大利政府官員表示,羅馬方面正宣導採取保障措施,對部分中國進口商品實施臨時限制。法國則推動對化工產品和汽車徵收關稅並實施配額限制。
但歐盟委員會尚未裁定是否存在明顯的人為壓價傾銷證據——例如因國家補貼導致的傾銷。而那些擔憂中國可能採取反制措施的人士堅持認為,裁定標準應設定得較高。
德國工商總會對外貿易主管沃爾克·特賴爾表示,歐盟應首先通過世貿組織申訴程式處理任何非法補貼證據,僅在“絕對必要時”採取定向貿易措施。
另有觀察人士指出,人民幣兌歐元匯率走弱(年初為7.5兌1歐元,現為8.3兌1歐元)已自動降低中國進口商品價格。
國際管理發展學院地緣政治與戰略教授西蒙·埃文內特指出,除中國鋼鐵案例外,目前尚無確鑿證據表明中國出口因美國措施而系統性轉向歐洲,轉口至東盟國家及非洲的趨勢更為顯著。
歐盟委員會回應路透社詢問時稱,正向企業、協會及各國徵集更多數據,以識別面臨進口激增風險的產品,從而採取“及時有效行動”保護歐盟市場。
積壓案件
歐盟委員會正處理積壓案件,這給歐洲產業界帶來聽證申請的挑戰。
RB法律事務所合夥人洛朗·呂斯曼指出,以往歐盟委員會通常在行業申訴後六至九個月啟動調查,如今耗時可能延長一倍。
“中國產能過剩持續擴大,各類產品正源源不斷湧入。案件受理速度加快,但積壓量卻在不斷增長。”他如是說。
歐盟貿易執法主管丹尼斯·雷東內上月向歐洲議會坦言,歐盟貿易措施存在缺陷。他指出這些措施往往在市場扭曲發生後才遲遲出臺,且未能觸及問題根源——中國的產能過剩。
相較於反傾銷或反補貼關稅,關稅配額制度能更快實施。歐盟已宣佈計畫削減鋼鐵進口配額,並將超額關稅翻倍至50%,並可能在今年年底前對合金元素實施保障措施。
部分歐盟成員國正採取單邊行動:據政府消息人士透露,義大利計畫利用歐盟一項要求製造商承擔產品回收、分類和再迴圈成本的機制,對中國的快時尚產品實施實質性徵稅。
德國線上服裝零售商Zalando等企業正敦促歐盟委員會加速取消150歐元最低限額,該限額按現行海關改革計畫將於2028年3月實施。
與此同時,法德兩國正就部分中國投資專案可能實施“本土化內容”和技術轉讓要求展開討論。
對於馬蘭戈尼的齊默爾曼和歐洲輪胎行業而言,相關措施能否及時出臺尚待觀察。
儘管重型卡車輪胎面臨關稅,中國進口量已連續五年增長。針對輕型車輪胎的反傾銷調查直至今年5月才啟動,此類調查最長可能耗時14個月,但臨時措施可在半數時間內實施。
歐盟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乘用車輪胎進口量進一步增長20%。
“至少各方已意識到現狀,”法國米其林輪胎公司首席執行官弗洛朗·梅內戈本周在活動中表示,“但迄今仍缺乏實質行動。”